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保用结合思想下的秦岭北麓沿山城镇空间布局模式探究--以楼观镇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对象第12-14页
    1.4 研究目标第14页
    1.5 概念界定第14-15页
    1.6 研究综述第15-25页
    1.7 研究方法第25-27页
    1.8 研究框架第27-28页
2 秦岭北麓沿山城镇及楼观镇概况分析第28-44页
    2.1 秦岭北麓沿山城镇现状及问题第28-33页
        2.1.1 秦岭北麓沿山城镇分布第28-29页
        2.1.2 秦岭北麓沿山城镇特点第29-32页
        2.1.3 秦岭北麓沿山城镇资源保护与城镇发展的矛盾第32-33页
    2.2 楼观镇概况及其代表性第33-37页
        2.2.1 楼观镇概况第33-37页
        2.2.2 楼观镇在秦岭北麓沿山城镇中的代表性第37页
    2.3 楼观镇资源保护和发展现状第37-41页
        2.3.1 发展的条件和限制第37-39页
        2.3.2 现状问题第39-41页
    2.4 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1-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3 楼观镇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的空间布局研究第44-68页
    3.1 既往规划与政策解读第44-47页
        3.1.1 既往规划与政策第44-46页
        3.1.2 既往规划与政策的总结第46页
        3.1.3 现状问题第46-47页
    3.2 保护的要素指认第47-51页
        3.2.1 自然资源第47-49页
        3.2.2 文化资源第49-51页
        3.2.3 资源要素总体评价第51页
    3.3 动静结合的保护理念第51-53页
    3.4 自然资源的保护格局第53-58页
        3.4.1 保护思路第53-54页
        3.4.2 保护措施第54-57页
        3.4.3 保护格局第57-58页
    3.5 人文资源的保护格局第58-63页
        3.5.1 保护思路第58页
        3.5.2 保护措施第58-63页
        3.5.3 保护格局第63页
    3.6 自然与人文资源保护的整体保护格局第63-66页
        3.6.1 镇域资源保护格局第63-66页
        3.6.2 浅山区资源保护格局第66页
    3.7 本章小结第66-68页
4 楼观镇资源利用和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第68-92页
    4.1 楼观镇的发展定位的分析第68-69页
        4.1.1 背景研究第68页
        4.1.2 发展定位第68-69页
    4.2 发展的资源依托第69-72页
    4.3 影响城镇空间建设发展的因素分析第72页
        4.3.1 土地资源的制约第72页
        4.3.2 自然文化资源的分布第72页
        4.3.3 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第72页
    4.4 发展的理念及导向第72-76页
        4.4.1 四位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理念第72-73页
        4.4.2 分散式组团布局的人居建设理念第73-74页
        4.4.3 发展导向第74-76页
    4.5 楼观镇旅游发展空间构建第76-80页
        4.5.1 构建目标第77页
        4.5.2 主要资源提取第77-78页
        4.5.3 空间构建第78-80页
    4.6 平原区村镇人居发展空间构建第80-87页
        4.6.1 镇区建设——以旅游服务为导向第80-84页
        4.6.2 村落整治——以区域统筹为目标第84-86页
        4.6.3 村落布局——以资源分布为依托第86-87页
    4.7 浅山区空间发展导向第87-89页
        4.7.1 用地现状第87-88页
        4.7.2 空间发展导向布局第88-89页
    4.8 本章小结第89-92页
5 楼观镇资源保护与城镇发展协调的空间布局模式第92-110页
    5.1 楼观镇资源保护与城镇发展的矛盾区域指认第92-95页
    5.2 基于保护利用的空间模式及对策第95-106页
        5.2.1 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矛盾要素第95-97页
        5.2.2 解决矛盾的对策第97-99页
        5.2.3 保用结合的空间模式第99-106页
    5.3 协调资源保护与城镇发展的思路总结第106-108页
        5.3.1 自然与文化打底第107页
        5.3.2 产业与人居造境第107-108页
        5.3.3 协调四类矛盾第108页
    5.4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0-116页
    6.1 结论第110-114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0页
附录-Ⅰ:读研期间研究成果第120-122页
附录-Ⅱ:图录第122-126页
附录-Ⅲ:表录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PP模式下准经营性项目产品定价研究--以G市污水处理厂为例
下一篇:城乡统筹视角下商南县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均等化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