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0-14页 |
(一)新时期新疆散文研究 | 第10-12页 |
(二)新时期新疆生态散文研究 | 第12页 |
(三)生态美育研究 | 第12-13页 |
(四)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13-14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新时期 | 第14页 |
(二)生态美育 | 第14-15页 |
(三)生态散文 | 第15-16页 |
六、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16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16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新时期新疆散文实现生态美育的前提条件与理论依据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新时期新疆散文实现生态美育的前提条件 | 第17-18页 |
一、新时期新疆散文作品对生态问题的关注 | 第17-18页 |
二、新时期新疆散文实现生态美育的优势 | 第18页 |
第二节 新时期新疆散文实现生态美育的理论依据 | 第18-24页 |
一、生态伦理思想 | 第18-20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 | 第20-22页 |
三、新疆多民族文化传统的生态思想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新时期新疆散文呈现出的生态理念分析 | 第24-33页 |
第一节 感悟自然生态之美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揭示家园生态危机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尊重个体生命价值 | 第28-30页 |
第四节 寻找灵魂栖息之地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新时期新疆散文实现生态美育的途径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培养生态审美价值观 | 第33-34页 |
一、正确认识大自然的价值 | 第33-34页 |
二、具有生态伦理良知 | 第34页 |
三、以整体、和谐的审美眼光看待人与自然 | 第34页 |
第二节 提高生态审美能力 | 第34-36页 |
一、培养读者的生态情感 | 第34-35页 |
二、提高读者的对于生态美的欣赏力与创造力 | 第35页 |
三、提升读者的生态审美境界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引导生态审美生活 | 第36-39页 |
一、家庭:生态审美生活的氛围营造 | 第36页 |
二、学校:生态审美生活的核心教育阵地 | 第36-37页 |
三、政府及社会媒介:生态审美生活的宣传主导力量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新时期新疆散文实现生态美育的作用与价值 | 第39-43页 |
第一节 扩展本土生态美育内容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促进生态美育与新疆散文的双向发展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推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 | 第41-43页 |
结论及展望 生态美育: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附件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