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1.2.1 基于像元级的变化检测方法 | 第9-10页 |
| 1.2.2 基于对象级的变化检测方法 | 第10-12页 |
| 1.2.3 变化检测面临的问题 | 第12-13页 |
| 1.3 论文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 2 变化检测方法综述 | 第16-22页 |
| 2.1 变化检测基本概念 | 第16页 |
| 2.2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 | 第16-21页 |
| 2.2.1 基于像元级的变化检测 | 第16-19页 |
| 2.2.2 基于特征级的变化检测 | 第19-20页 |
| 2.2.3 基于对象级的变化检测 | 第20-21页 |
| 2.3 本章总结 | 第21-22页 |
| 3 变化检测的关键技术 | 第22-35页 |
| 3.1 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算法 | 第22-26页 |
| 3.1.1 多尺度分割的定义 | 第22-25页 |
| 3.1.2 分割参数的设置 | 第25-26页 |
| 3.2 影像对象特征提取 | 第26-31页 |
| 3.2.1 影像对象特征 | 第26-30页 |
| 3.2.2 影像对象特征提取 | 第30-31页 |
| 3.3 面向对象的多层次模糊分类 | 第31-33页 |
| 3.3.1 模糊分类 | 第31-32页 |
| 3.3.2 建立分类体系 | 第32-33页 |
| 3.4 分类结果精度评价 | 第33-3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面向对象分类的变化检测研究 | 第35-40页 |
| 4.1 面向对象分类的变化检测原理 | 第35-38页 |
| 4.1.1 建立层次关系 | 第35-36页 |
| 4.1.2 叠加分析 | 第36-37页 |
| 4.1.3 定义对象―类型是否发生‖属性 | 第37页 |
| 4.1.4 定义变化类型 | 第37-38页 |
| 4.2 面向对象分类的变化检测步骤 | 第38页 |
| 4.3 变化检测的精度评价 | 第38-39页 |
| 4.4 变化检测的成果分析 | 第39页 |
| 4.5 本章总结 | 第39-40页 |
| 5 实验与分析 | 第40-70页 |
| 5.1 研究区概况 | 第40页 |
| 5.1.1 地理位置 | 第40页 |
| 5.2 数据源与数据预处理 | 第40-42页 |
| 5.2.1 数据源 | 第40-41页 |
| 5.2.2 数据预处理 | 第41-42页 |
| 5.3 影像多尺度分割 | 第42-46页 |
| 5.3.1 最佳分割尺度 | 第42-44页 |
| 5.3.2 异质性因子的确定 | 第44页 |
| 5.3.3 波段权重的确定 | 第44-46页 |
| 5.4 影像对象特征提取及分类 | 第46-59页 |
| 5.4.1 对象特征分析 | 第46-51页 |
| 5.4.2 建立分类规则 | 第51-56页 |
| 5.4.3 分类结果 | 第56-59页 |
| 5.5 分类结果精度评定 | 第59页 |
| 5.6 分类后处理 | 第59页 |
| 5.7 变化检测 | 第59-67页 |
| 5.8 变化检测精度评定 | 第67-68页 |
| 5.9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6.1 总结 | 第70-71页 |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