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中地区传统民居风貌及其传承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8-11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定义 | 第11-14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2.2 基本概念 | 第11-13页 |
1.2.3 保护与传承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赣中地区传统民居的相关研究 | 第15页 |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3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第16-18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6 论文研究创新之处与未尽事宜 | 第19-20页 |
第2章 赣中地区传统民居形成的背景 | 第20-30页 |
2.1 自然环境 | 第20-23页 |
2.1.1 地理环境 | 第20-22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22-23页 |
2.2 文化环境 | 第23-26页 |
2.2.1 文化渊源 | 第23-24页 |
2.2.2 文化特征 | 第24-26页 |
2.3 社会环境 | 第26-28页 |
2.3.1 政治因素 | 第26-27页 |
2.3.2 经济因素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赣中地区传统民居形制与特色 | 第30-56页 |
3.1 赣中地区聚落选址与自然环境 | 第30-31页 |
3.1.1 聚落选址 | 第30页 |
3.1.2 聚落自然环境因素 | 第30-31页 |
3.2 赣中地区传统村落的格局与整体风貌 | 第31-36页 |
3.2.1 格局类型及特点 | 第31-33页 |
3.2.2 街巷空间的格局 | 第33-34页 |
3.2.3 公共空间的类型 | 第34-36页 |
3.2.4 建筑群体的形制 | 第36页 |
3.3 赣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 | 第36-48页 |
3.3.1 类型特征 | 第36-39页 |
3.3.2 布局和形制特征 | 第39-40页 |
3.3.3 构造特征 | 第40-46页 |
3.3.4 材料和工艺特征 | 第46-47页 |
3.3.5 装饰装修特征 | 第47-48页 |
3.4 赣中地区典型传统村落解析 | 第48-55页 |
3.4.1 钓源村 | 第48-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赣中地区传统民居的传承与运用 | 第56-86页 |
4.1 传统民居的传承原则 | 第56-58页 |
4.1.1 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 第56-57页 |
4.1.2 文化语境的延续性 | 第57页 |
4.1.3 技术策略的创新性 | 第57-58页 |
4.2 传统民居的传承方式 | 第58-62页 |
4.2.1 整体布局的当代适应 | 第58-59页 |
4.2.2 空间布局的当代转变 | 第59-60页 |
4.2.3 建筑材料与构造的当代更新 | 第60-61页 |
4.2.4 建筑细部的当代诠释 | 第61-62页 |
4.3 赣中地区传统民居传承与运用的实践案例分析 | 第62-85页 |
4.3.1 居住建筑案例分析 | 第62-77页 |
4.3.2 公共建筑案例分析 | 第77-8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结语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图表录 | 第90-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