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2 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及预期目标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保水性材料的选择及试验方案 | 第15-31页 |
2.1 保水性材料的选择 | 第15-19页 |
2.1.1 保水性材料选择依据 | 第15-16页 |
2.1.2 原材料性质 | 第16-19页 |
2.2 保水性水泥胶浆成型及试验方法 | 第19-23页 |
2.2.1 保水性水泥胶浆成型方法 | 第19页 |
2.2.2 保水性水泥胶浆试验方法 | 第19-23页 |
2.3 保水性水泥混凝土成型及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2.3.1 保水性水泥混凝土成型方法 | 第23-24页 |
2.3.2 保水性水泥混凝土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2.4 路面结构组合件成型方法 | 第27-28页 |
2.5 保水性路面保水降温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保水性路面强度形成机理及保水机理研究 | 第31-37页 |
3.1 保水性水泥胶浆及保水性水泥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分析 | 第31-34页 |
3.1.1 保水性水泥胶浆强度形成机理 | 第31-33页 |
3.1.2 保水性水泥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 | 第33-34页 |
3.2 保水半柔性上面层强度形成机理 | 第34-35页 |
3.3 保水性水泥胶浆及保水性水泥混凝土保水机理分析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大孔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保水性水泥胶浆配合比优化设计 | 第37-51页 |
4.1 大孔隙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 第37-39页 |
4.1.1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思路 | 第37页 |
4.1.2 体积法设计基体沥青混合料 | 第37-39页 |
4.2 保水性水泥胶浆的优化配比及保水性分析 | 第39-49页 |
4.2.1 保水性水泥胶浆性能要求 | 第39页 |
4.2.2 保水性水泥胶浆配合比确定 | 第39-49页 |
4.3 本章小节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保水性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保水性分析 | 第51-59页 |
5.1 保水性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 | 第51页 |
5.2 保水性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51-55页 |
5.3 保水性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保水性分析 | 第55-57页 |
5.3.1 保水性水泥混凝土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3.2 保水性水泥混凝土的破坏机理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保水性路面的降温性能评价 | 第59-69页 |
6.1 保水性路面降温机理分析 | 第59页 |
6.2 保水性路面结构成型及试验准备 | 第59-62页 |
6.2.1 保水性路面结构成型 | 第59-60页 |
6.2.2 保水性路面保水降温试验准备 | 第60-62页 |
6.3 保水性路面降温性能评价 | 第62-6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7.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