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基于动态模量分析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存在问题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6-19页
第二章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19-35页
    2.1 材料的选择第19-21页
        2.1.1 沥青胶结料的选择第19页
        2.1.2 集料的选择第19-21页
    2.2 混合料组成的选择第21-29页
        2.2.1 合成级配的选择第21-22页
        2.2.2 试拌沥青含量的确定第22-29页
    2.3 最佳沥青含量选择第29-32页
    2.4 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评价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室内模拟老化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试验研究第35-59页
    3.1 动态模量相关理论第35-39页
        3.1.1 动态模量概念第35-37页
        3.1.2 动态模量主曲线第37页
        3.1.3 时温等效原理第37-38页
        3.1.4 移位因子第38-39页
    3.2 动态模量的测试方法第39-43页
        3.2.1 ASTM的测试方法第39-41页
        3.2.2 半圆弯曲试验测试方法第41页
        3.2.3 SPT的测试方法第41-43页
    3.3 试验方案第43-47页
        3.3.1 模拟老化试验设计第43-44页
        3.3.2 试件成型方式第44-45页
        3.3.3 动态模量的试验方法第45-47页
    3.4 试验结果分析第47-57页
        3.4.1 动态模量的试验结果分析第47-49页
        3.4.2 动态模量主曲线的确定第49-52页
        3.4.3 动态模量主曲线第52-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现场老化沥青路面的动态模量梯度试验研究第59-71页
    4.1 相关理论第59-64页
    4.2 试验方案第64-66页
    4.3 结果分析第66-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五章 老化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第71-79页
    5.1 断裂能相关理论第71-73页
        5.1.1 内聚力模型概念第71-72页
        5.1.2 常见的内聚力模型第72-73页
    5.2 试验方案第73-75页
    5.3 数据分析第75-78页
        5.3.1 试验数据分析第75-77页
        5.3.2 断裂能结果计算与分析第77-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基于动态模量的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有限元分析第79-97页
    6.1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第79-86页
        6.1.1 裂缝扩展的三种基本形式第79-81页
        6.1.2 应力强度因子基本理论第81-83页
        6.1.3 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形成第83-85页
        6.1.4 J积分第85-86页
    6.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6-91页
        6.2.1 裂缝位置第87页
        6.2.2 基于室内老化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有限元模型第87-89页
        6.2.3 基于现场沥青路面动态模量的有限元模型第89-91页
    6.3 Top-Down裂缝应力强度因子以及J积分分析第91-94页
        6.3.1 基于室内老化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第91-94页
        6.3.2 基于现场老化路面动态模量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第94页
    6.4 本章小结第94-97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7.1 主要结论第97-98页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98-99页
致谢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像特征的危岩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时滞脉冲复值神经网络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