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居住区养生型园林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相关概念 | 第11-14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相关概念 | 第12页 |
1.3.3 海南省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的特殊性 | 第12-14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1.5.2 交叉学科研究法 | 第16页 |
1.5.3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1.5.4 案例分析法 | 第16-17页 |
2 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空间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 第17-34页 |
2.1 自然养生条件 | 第17-19页 |
2.1.1 水 | 第17页 |
2.1.2 声 | 第17页 |
2.1.3 空气 | 第17-19页 |
2.2 绿化评价指标条件 | 第19-21页 |
2.2.1 二维平面角度 | 第19-20页 |
2.2.2 三维立体角度 | 第20-21页 |
2.3 养生园林景观条件 | 第21-31页 |
2.3.1 养生植物的分类和选种 | 第21-28页 |
2.3.2 养生植物配置 | 第28-30页 |
2.3.3 养生园林设施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4页 |
3 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的相关设计原理及应用 | 第34-46页 |
3.1. 森林疗法 | 第34-37页 |
3.1.1 森林疗法的养生原理 | 第34-35页 |
3.1.2 可应用于园林的形式 | 第35-37页 |
3.2 园艺疗法 | 第37-40页 |
3.2.1 园艺疗法的养生原理 | 第37-38页 |
3.2.2 可应用于园林的形式 | 第38-40页 |
3.3 中医疗法 | 第40-45页 |
3.3.1 中医疗法的原理 | 第40-42页 |
3.3.2 可应用于园林的形式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海南省居住区养生型园林调查与分析 | 第46-67页 |
4.1 海南省居住区养生型园林存在形式 | 第46-47页 |
4.1.1 存在形式 | 第46页 |
4.1.2 调查对象确定 | 第46-47页 |
4.2 海南省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现状分析 | 第47-60页 |
4.2.1 调查范围及选点概况 | 第47页 |
4.2.2 景观现状分析 | 第47-60页 |
4.2.3 存在问题与总结 | 第60页 |
4.3 问卷调查和分析 | 第60-65页 |
4.3.1 调查人群和区域 | 第61页 |
4.3.2 调查内容和方法 | 第61页 |
4.3.3 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61-64页 |
4.3.4 总结与建议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海南省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的营造模式研究 | 第67-95页 |
5.1 海南省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的设计原则 | 第67-68页 |
5.1.1 功能性养生原则 | 第67页 |
5.1.2 体验性养生原则 | 第67页 |
5.1.3 地域性养生原则 | 第67页 |
5.1.4 人性化养生原则 | 第67-68页 |
5.2 海南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的营造模式 | 第68-95页 |
5.2.1 按养生保健人群设置景观营造模式 | 第68-74页 |
5.2.2 按养生空间性质设置景观营造模式 | 第74-82页 |
5.2.3 按养生保健元素设置景观营造模式 | 第82-95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95-97页 |
6.1 结论 | 第95页 |
6.2 创新点和不足 | 第95-96页 |
6.3 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附录 | 第101-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支持课题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