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甘蓝类论文

甘蓝蜡质缺失基因BoGL4和BoGL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s第10-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5页
    1.1 植物蜡质成分及含量第11-12页
    1.2 植物蜡质生理作用第12-13页
    1.3 植物蜡质的生物合成第13-17页
        1.3.1 超长链脂肪酸的合成第13-16页
        1.3.2 蜡质成分的生物合成第16-17页
    1.4 植物蜡质的转运第17-19页
        1.4.1 蜡质组分从内质网向质膜的运输第17-18页
        1.4.2 蜡质组分穿过质膜的运输第18-19页
        1.4.3 蜡质组分由质膜向细胞壁外的分泌第19页
    1.5 植物蜡质生物合成的调控第19-21页
        1.5.1 转录调控第20-21页
        1.5.2 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调控第21页
    1.6 芸薹属植物蜡质缺失性状遗传规律第21-22页
        1.6.1 单基因隐性遗传规律第21-22页
        1.6.2 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第22页
        1.6.3 双基因隐性遗传规律第22页
    1.7 芸薹属植物蜡质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2-23页
    1.8 芸薹属蜡质缺失材料在育种中的应用第23-24页
    1.9 本研究目的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甘蓝蜡质缺失突变体LD10和 10Q-974 的特征特性第25-39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5-28页
        2.1.1 实验材料第25页
        2.1.2 表型鉴定第25-26页
        2.1.3 扫描电镜观察第26页
        2.1.4 蜡质成分分析第26页
        2.1.5 离体叶片失水率测定第26-27页
        2.1.6 离体叶片叶绿素浸出率测定第27页
        2.1.7 主要农艺性状测定比较第27页
        2.1.8 营养品质测定第27页
        2.1.9 育种应用研究第27-2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8-37页
        2.2.1 表型鉴定第28-29页
        2.2.2 叶面微观结构观察第29-30页
        2.2.3 蜡质成分分析第30-31页
        2.2.4 离体叶片失水率测定第31-32页
        2.2.5 离体叶片叶绿素浸出率测定第32-33页
        2.2.6 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第33-34页
        2.2.7 营养品质比较第34页
        2.2.8 亮绿性状育种应用研究第34-37页
            2.2.8.1 LD10亮绿性状育种应用研究第34-35页
            2.2.8.2 10Q-974 亮绿性状育种应用研究第35-37页
    2.3 讨论第37-39页
第三章 突变体LD10目的基因BoGL4的克隆和功能分析第39-61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9-42页
        3.1.1 材料种植和遗传规律分析第39-40页
        3.1.2 基因定位第40-41页
        3.1.3 BoGL4基因功能验证第41页
        3.1.4 BoGL4及其同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1-4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2-59页
        3.2.1 突变体LD10亮绿性状遗传规律分析第42页
        3.2.2 BoGL4连锁标记筛选第42-45页
        3.2.3 BoGL4初步定位第45-46页
        3.2.4 BoGL4精细定位第46-49页
        3.2.5 BoGL4候选目的基因预测第49-51页
        3.2.6 BoGL4候选目的基因表达分析第51-52页
        3.2.7 BoGL4候选目的基因克隆测序第52-54页
        3.2.8 BoGL4候选目的基因功能验证第54-56页
        3.2.9 突变体HUAYOU2候选目的基因克隆测序第56-58页
        3.2.10 BoGL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8-59页
    3.3 讨论第59-61页
第四章 突变体 10Q-974 目的基因BoGL1的精细定位第61-69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61-62页
        4.1.1 材料种植和遗传规律分析第61页
        4.1.2 实验方法第61-6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2-67页
        4.2.1 突变体 10Q-974 亮绿性状遗传规律分析第62页
        4.2.2 BoGL1基因初步定位第62-63页
        4.2.3 BoGL1基因精细定位第63-65页
        4.2.4 BoGL1候选目的基因预测第65-66页
        4.2.5 BoGL1候选目的基因表达分析第66页
        4.2.6 BoGL1候选目的基因克隆测序第66-67页
    4.3 讨论第67-69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1页
附录 A第81-95页
    附录 1 部分实验方法第81-89页
    附录 2第89-92页
    附录 3第92-95页
附录 B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魔芋葡甘聚糖/明胶/多酚互作行为及微纳组装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马铃薯低温糖化相关淀粉酶基因的功能鉴定及机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