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数字样机技术的自动铆接并联机器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页
    1.2 自动钻铆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5页
        1.2.1 自动钻铆技术概述第11-12页
        1.2.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2-15页
    1.3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与研究现状第15-21页
        1.3.1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第15-18页
        1.3.2 概念设计第18-19页
        1.3.4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第19页
        1.3.5 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研究第19-21页
    1.4 数字样机简介第21-22页
        1.4.1 数字样机的主要内容第21-22页
        1.4.2 数字样机的特点第22页
    1.5 选题意义和课题研究内容第22-25页
第2章 自动铆接系统总体设计及数字样机建立第25-41页
    2.1 翼面结构及连接方式第25页
    2.2 自动铆接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第25-28页
        2.2.1 设计要求第25页
        2.2.2 自动铆接系统的功能分析第25-26页
        2.2.3 自动铆接系统的组成第26-28页
        2.2.4 自动铆接工艺流程的确定第28页
    2.3 并联机器人数字样机的建立第28-36页
        2.3.1 并联机器人的构型设计第29-31页
        2.3.2 并联机器人数字样机建模第31-36页
            2.3.2.1 并联机器人零件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2.3.2.2 并联机器人模型的装配第33-36页
    2.4 回转工作台数字样机的建立第36-40页
        2.4.1 回转工作台结构形式的确定第36-37页
        2.4.2 回转工作台进给机构设计第37-39页
        2.4.3 回转工作台数字样机建模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和工作空间分析第41-61页
    3.1 并联机构的位置反解第41-44页
        3.1.1 坐标系的建立和动平台位姿描述第41-42页
        3.1.2 并联机构位置反解方程第42-44页
    3.2 平行约束机构的位置分析第44-46页
    3.3 并联机构输入输出速度及加速度分析第46-49页
        3.3.1 输入输出速度映射第46-47页
        3.3.2 雅可比矩阵第47-48页
        3.3.3 加速度映射关系第48-49页
    3.4 平行约束机构的速度分析第49-52页
        3.4.1 平行约束机构的转角速度分析第49-50页
        3.4.2 平行约束机构的速度分析第50-52页
    3.5 驱动杆的运动学仿真第52-56页
    3.6 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第56-59页
        3.6.1 影响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因素第56-57页
        3.6.2 工作空间的确定方法第57-59页
        3.6.3 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搜索第59页
    3.7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第61-75页
    4.1 并联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第61-63页
    4.2 工作空间的模拟第63-65页
    4.3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仿真第65-71页
        4.3.1 并联机器人逆向运动学仿真第65-69页
        4.3.2 并联机器人正向运动学仿真第69-71页
    4.4 并联机构动力学仿真第71-74页
        4.4.1 匀速运动时各杆驱动力的仿真第71-73页
        4.4.2 匀加速运动时各杆驱动力仿真第73-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并联机器人的动态特性分析第75-85页
    5.1 ADAMS相关模块介绍第75-76页
        5.1.1 ADAMS/Vibration模块介绍第75-76页
        5.1.2 ADAMS/AutoFlex模块介绍第76页
    5.2 并联机器人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第76-80页
    5.3 振动模型的建立第80-82页
    5.4 振动仿真及其结果分析第82-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并联机器人数字样机验证实验第85-93页
    6.1 实验目的第85页
    6.2 实验系统第85-86页
    6.3 实验内容第86-89页
    6.4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第89-93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93-95页
    7.1 总结第93页
    7.2 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情境理论的用户行为预测方法及应用
下一篇:五轴微铣削机床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