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4-26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4-19页 |
(一) 生态危机下的必然选择 | 第14-15页 |
(二) 环境资源多元价值的体现 | 第15页 |
(三) 体现了对人的本性的重新认识 | 第15-1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一) 国外关于环境人格权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二) 我国关于环境人格权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三、 论文的预期创新、难点与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一) 论文的预期创新 | 第23-24页 |
(二) 论文的预期难点 | 第24-25页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第一章 环境人格权的界定 | 第26-50页 |
一、 环境人格权的内涵界定 | 第26-40页 |
(一) 环境权的内涵探讨 | 第26-30页 |
(二) 人格权的内涵追溯 | 第30-36页 |
(三) 环境人格权的内涵界定 | 第36-40页 |
二、 环境人格权与其它相关权利的关系 | 第40-45页 |
(一) 环境人格权与相邻权 | 第40-43页 |
(二) 环境人格权与生命健康权 | 第43-45页 |
三、 环境人格权的属性 | 第45-50页 |
(一) 环境人格权属性的不同理论及其评析 | 第45-48页 |
(二) 本文对环境人格权属性的界定 | 第48-50页 |
第二章 环境人格权的证成与价值 | 第50-80页 |
一、 环境人格权存在的现实基础 | 第50-53页 |
(一) 环境人格权存在的精神需求基础 | 第50-51页 |
(二) 环境人格权存在的文明形态基础 | 第51-52页 |
(三) 环境人格权存在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 | 第52-53页 |
二、 环境人格权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53-65页 |
(一) 环境人格权产生的哲学依据 | 第53-58页 |
(二) 环境权理论对环境人格权的推进 | 第58-62页 |
(三) 人格权理论的现代拓展 | 第62-65页 |
三、 环境人格权存在的外国法考察 | 第65-76页 |
(一) 环境人格权的外国立法考察 | 第65-68页 |
(二) 环境人格权的外国司法实践 | 第68-76页 |
四、 环境人格权的价值 | 第76-80页 |
(一) 实现人格尊严的方式 | 第76-77页 |
(二) 保护自然人的环境人格权益 | 第77-78页 |
(三) 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法律手段 | 第78-80页 |
第三章 环境人格权的私法保护模式 | 第80-100页 |
一、 环境人格权公法保护的不足与私法保护的优势 | 第80-85页 |
(一) 公私法的划分 | 第80-81页 |
(二) 公私法的划分与环境保护 | 第81-83页 |
(三) 环境人格权公法保护优点及不足 | 第83-85页 |
二、 环境人格权私法保护模式的理论支撑 | 第85-97页 |
(一) 私权观念的现代语境变迁 | 第85-87页 |
(二) 现代私法基本原则的生态内涵 | 第87-92页 |
(三) 环境人格权的私法属性决定了理应由私法保护 | 第92-97页 |
三、 我国环境人格权私法保护模式的应然选择 | 第97-100页 |
(一) 我国环境人格权私法保护模式探讨 | 第97-98页 |
(二) 我国环境人格权私法保护模式选择 | 第98-100页 |
第四章 我国环境人格权私法制度构架 | 第100-155页 |
一、 环境人格权的法定类型 | 第100-110页 |
(一) 清洁空气权 | 第100-103页 |
(二) 清洁水权 | 第103-105页 |
(三) 阳光权 | 第105-107页 |
(四) 宁静权 | 第107-108页 |
(五) 景观权 | 第108-110页 |
二、 环境人格权的基本权能 | 第110-117页 |
(一) 享用权能 | 第112-113页 |
(二) 处分权能 | 第113-114页 |
(三) 请求权能 | 第114-117页 |
三、 环境人格权的确权制度 | 第117-122页 |
(一) 环境人格权的宪法确认 | 第117-119页 |
(二) 环境人格权的人格权法确认 | 第119-122页 |
四、 环境人格权的商品化制度 | 第122-126页 |
(一) 环境人格权商品化的理论探讨 | 第122-124页 |
(二) 环境人格权商品化的社会实践:排污权交易问题 | 第124-126页 |
五、 环境人格权的侵权救济制度 | 第126-155页 |
(一) 环境人格权侵权行为之基本内涵 | 第127-133页 |
(二) 环境人格权侵权责任之归责原则 | 第133-139页 |
(三) 环境人格权侵权责任之构成要件 | 第139-153页 |
(四) 环境人格权侵权责任之承担方式 | 第153-155页 |
结论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7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1-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