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高等教育史论文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研究

目录第3-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绪论第12-24页
    一、研究缘起第12-13页
    二、概念界定第13-15页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5-16页
        (一) 研究目的第15页
        (二) 研究内容第15-16页
    四、研究意义第16页
    五、文献综述第16-22页
        (一)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6-21页
        (二)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21-22页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2-24页
        (一) 研究思路第22页
        (二) 研究方法第22-24页
第一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及其招生概况第24-54页
    第一节 国立大学发展概况第24-35页
        一、国立大学的数量、区域分布、学生及学科第24-33页
        二、关于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发展的反思第33-35页
    第二节 国立大学招生概况第35-51页
        一、大学自由招生阶段(1912-1932)第35-43页
        二、政府严格控制招生阶段(1933-1940)第43-47页
        三、政府宏观调控招生阶段(1941-1949)第47-51页
    小结第51-54页
第二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的组织主体和选拔途径第54-68页
    第一节 组织主体第54-61页
        一、大学作为单独主体第54-56页
        二、政府作为单独主体第56-58页
        三、大学与政府作为复合主体第58-61页
    第二节 选拔途径第61-65页
        一、考试占据主导地位第61-63页
        二、保送是重要的补充第63-65页
    小结第65-68页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的考试第68-96页
    第一节 考试科目的变迁——以文理分合科发展变化历程为例第68-74页
        一、初创期:1912-1926年三种文理分合模式的鼎立第68-70页
        二、调试期:1927-1937年两种文理分合模式的并行发展第70-71页
        三、成熟期:1938-1949年两种文理分合模式的融合第71-74页
    第二节 考试内容的初步科学化第74-81页
        一、入学试题的特点第74-78页
        二、入学试题的缺陷引发部分教育问题第78-80页
        三、对入学试题的评价第80-81页
    第三节 考试方式的多样性第81-85页
        一、统一、联合与单独考试第81-83页
        二、多次数、多层次、多类型考试第83-85页
    第四节 招生考试舞弊及其防控第85-93页
        一、招生考试舞弊乱象第85-88页
        二、各方对招生考试舞弊的防控第88-91页
        三、招生考试舞弊的深层分析第91-93页
    小结第93-96页
第四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的录取第96-128页
    第一节 国立大学招生的录取标准第96-101页
        一、单独招生的录取标准第96-99页
        二、统一招生的录取标准第99-100页
        三、国立大学录取标准的特点第100-101页
    第二节 所录取学生的地域分布第101-116页
        一、全国在校大学生籍贯分布第102-103页
        二、国立大学在校生籍贯分布第103-116页
    第三节 所录取学生的阶层分布第116-121页
        一、全国在校大学生家庭出身第116-117页
        二、国立大学在校生家庭出身第117-120页
        三、国立学院、省立学院在校生家庭出身的对比第120-121页
    第四节 破格录取第121-126页
        一、破格录取历史真相的考察第121-124页
        二、破格录取的深层探析第124-126页
    小结第126-128页
第五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的照顾政策第128-140页
    第一节 对华侨的照顾政策第128-132页
        一、北洋政府时期对华侨的照顾政策第128-129页
        二、国民政府前期对华侨的照顾政策第129-130页
        三、国民政府后期对华侨的照顾政策第130-132页
    第二节 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第132-135页
        一、管理机构与总体规划第132-133页
        二、保送、蒙藏班与经济补助第133-135页
    第三节 对国民党党员、军人、教职员、公务员(包括官员)的照顾政策第135-137页
        一、对国民党党员、军人的照顾政策第135-137页
        二、对教职员、公务员(包括官员)的照顾政策第137页
    小结第137-140页
第六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单独招生中的失调与整顿第140-164页
    第一节 招生标准混乱,与中学教学相脱节第140-144页
        一、混乱的招生标准及其整顿第140-143页
        二、与中学教学的脱节及其调整第143-144页
    第二节 入学资格模糊,文实科失衡第144-150页
        一、模糊的入学资格及其调整第144-147页
        二、失衡的文实科及其调整第147-150页
    第三节 单独招生中的腐败第150-155页
        一、民国时期大学单独招生中的“腐败”现象第150-152页
        二、博弈论视角下的单独招生:权利与利益第152-154页
        三、人情关系文化的制约:超越利益之争第154-155页
    第四节 整顿招生引发风波——以国立劳动大学为例第155-162页
        一、劳大“停招”风波发生的背景第156-158页
        二、劳大“停招”引发的争斗第158-161页
        三、对劳大“停招”风波的反思第161-162页
    小结第162-164页
第七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考试问题的争鸣第164-182页
    第一节 废考运动第164-170页
        一、废考运动爆发的原因第164-166页
        二、废考运动中关于考试危害的讨论第166-167页
        三、废考运动中关于考试功能的讨论第167-168页
        四、废考运动中关于考试与教育关系的讨论第168页
        五、废考运动中关于考试权归属的讨论第168-169页
        六、废考运动中关于考试能否合理选拔人才的讨论第169页
        七、废考运动中关于考试能否废除的讨论第169-170页
    第二节 新法考试运动第170-176页
        一、新法考试概况第170-173页
        二、新法考试运动中关于考试程序的讨论第173-174页
        三、新法考试运动中关于题型、题量、覆盖面的讨论第174页
        四、新法考试运动中关于考查内容的讨论第174-175页
        五、新法考试运动中关于记分方式的讨论第175-176页
    第三节 大学入学考试改进运动第176-180页
        一、大学入学考试改进运动中关于“考试存废问题”的进一步讨论第176页
        二、大学入学考试改进运动中关于“统独问题”的讨论第176-177页
        三、大学入学考试改进运动中关于“科学性问题”的讨论第177-178页
        四、大学入学考试改进运动中关于“多样化问题”的讨论第178-179页
        五、大学入学考试改进运动中关于“录取标准问题”的讨论第179页
        六、大学入学考试改进运动中关于“资料保存与研究问题”的讨论第179-180页
    小结第180-182页
第八章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的特点、经验与启示第182-198页
    第一节 国立大学招生发展历史的主要特点第182-184页
        一、大学与政府博弈招考权第182页
        二、当时的招生面临诸多两难问题第182-183页
        三、当时的招生改革具有过渡性第183-184页
    第二节 国立大学招生发展历史的基本经验第184-185页
        一、招生标准突出全面性、学术性第184页
        二、考试具有科学性、多样性、选择性第184-185页
        三、录取侧重于“考试公平”第185页
        四、照顾政策强调补偿性第185页
    第三节 国立大学招生的启示第185-198页
        一、政府宏观管理与大学依法自主招生相结合第186页
        二、坚持以考试为主,考试形式多样化第186-187页
        三、高考在文理分科的基础上融合合科要素较为合理第187页
        四、增加弱势群体升入重点大学的机会第187-188页
        五、消除“升学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188-189页
        六、外语考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189-194页
        七、破格录取偏才怪才第194-195页
        八、以制度、文化变革消弭单独招生腐败第195-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08页
后记第208-210页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面向建筑节能的加气混凝土吸放湿特性与有效导热系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