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毒品犯罪死刑配置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5页 |
第一节 我国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立法演变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外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有关规定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深刻思考 | 第15-22页 |
第一节 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现状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过多的根源 | 第16-19页 |
一、 刑事立法对毒品犯罪趋重死刑 | 第17-18页 |
二、 刑事司法对毒品犯罪趋重死刑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19-22页 |
一、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标准不合理 | 第19-20页 |
(一) “唯数论”的奉行 | 第19-20页 |
(二) “不以纯度折算”的弊端 | 第20页 |
二、 运输毒品者适用死刑过多 | 第20-21页 |
三、 对毒品犯罪量刑情节缺乏综合判断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限制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理由 | 第22-29页 |
第一节 在我国对严重毒品犯罪保留死刑的正当性 | 第22-24页 |
一、 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 | 第22-23页 |
二、 在我国对严重毒品犯罪保留死刑的缘由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在我国对毒品犯罪限制死刑适用的必要性 | 第24-29页 |
一、 国际社会对待死刑的态度 | 第24-25页 |
二、 死刑对毒品犯罪的预防功能有限 | 第25-27页 |
三、 人权保障的需求 | 第27页 |
四、 国际公约义务的要求 | 第27-29页 |
第四章 限制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具体措施 | 第29-45页 |
第一节 严格掌握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立法及刑事政策 | 第29-34页 |
一、 正确理解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相关立法规定 | 第29-31页 |
(一) 如何理解“罪行极其严重” | 第29-31页 |
(二) 如何把握刑法第 347 条的规定 | 第31页 |
二、 准确把握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相关刑事政策 | 第31-34页 |
(一) 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第31-32页 |
(二) 坚持贯彻“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刑事政策 | 第32-33页 |
(三) 重新理解“严打”的含义 | 第33页 |
(四) 死刑核准权的及时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严格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34-41页 |
一、 规范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标准 | 第34-37页 |
(一) 正确理解毒品数量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作用 | 第34-35页 |
(二) 科学看待毒品纯度对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重要作用 | 第35-36页 |
(三) 应当充分考虑各种量刑情节 | 第36-37页 |
二、 严格控制运输毒品罪的死刑适用 | 第37-39页 |
三、 毒品再犯的科学认定 | 第39-40页 |
四、 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力度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充分发挥死缓制度对限制毒品犯罪死刑的作用 | 第41-43页 |
一、 适用死缓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 第41-42页 |
二、 在毒品犯罪中进一步扩大死缓制度的适用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关注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社会效果 | 第43-45页 |
一、 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毒品犯罪的不宜全部适用死刑 | 第43页 |
二、 吸毒者实施毒品犯罪一般不适用死刑 | 第43-44页 |
三、 因生活困难偶尔参与毒品犯罪的不宜适用死刑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