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9页 |
五、特色和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与“老”有关的相关概念 | 第10-23页 |
第一节 唐代“老”的年龄界定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相关养老礼仪 | 第12-16页 |
一、养老礼 | 第12-14页 |
二、乡饮酒礼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唐代社会与孝道 | 第16-23页 |
第二章 唐代养老的主要内容 | 第23-43页 |
第一节 唐代的尊老政策 | 第23-28页 |
一、侍丁 | 第23-24页 |
二、赐物 | 第24页 |
三、赐官爵 | 第24-25页 |
四、赐几杖 | 第25-26页 |
五、减免赋役 | 第26页 |
六、医疗丧葬 | 第26页 |
七、刑律的减免 | 第26-27页 |
八、天子慰问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唐代养老的承担者 | 第28-30页 |
一、国家 | 第28页 |
二、家庭 | 第28-30页 |
三、邻里 | 第30页 |
第三节 法律保障老人的利益 | 第30-32页 |
一、法律能够惩治不孝 | 第31页 |
二、法律可以保障老人的经济利益 | 第31页 |
三、法律禁止分家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唐代官员的致仕 | 第32-39页 |
一、致仕的标准 | 第33-34页 |
二、致仕官员的待遇 | 第34-38页 |
三、官员致仕后的生活 | 第38-39页 |
第五节 社会救助机构 | 第39-43页 |
第三章 唐代养老的意义 | 第43-46页 |
一、有利于维护王朝统治 | 第43页 |
二、提高了老人的社会地位 | 第43-44页 |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