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1 全球环境危机严重 | 第8页 |
1.1.2 景观文脉危机突显 | 第8页 |
1.1.3 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 第8页 |
1.1.4 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 | 第8-9页 |
1.1.5 城市化加速阶段面临的挑战 | 第9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内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外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路线 | 第11-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3 研究路线 | 第12-13页 |
2 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研究 | 第13-20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2.1.1 景观 | 第13页 |
2.1.2 居住区景观 | 第13-14页 |
2.1.3 生态居住区景观 | 第14-15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15-18页 |
2.2.1 景观学理论 | 第15页 |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5-16页 |
2.2.3 景观规划学理论 | 第16-17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2.3 相关理念 | 第18-20页 |
2.3.1 东方生态规划思想 | 第18-19页 |
2.3.2 西方生态规划思想 | 第19页 |
2.3.3 绿色思想 | 第19页 |
2.3.4 低碳思想 | 第19-20页 |
3 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 | 第20-41页 |
3.1 国内外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3.1.1 国内发展趋势 | 第20页 |
3.1.2 国外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3.2 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原则 | 第21-22页 |
3.2.1 整体性原则 | 第21页 |
3.2.2 功能性原则 | 第21页 |
3.2.3 美学性原则 | 第21-22页 |
3.2.4 生态性原则 | 第22页 |
3.2.5 历史人文原则 | 第22页 |
3.2.6 经济节约原则 | 第22页 |
3.3 生态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 | 第22-24页 |
3.3.1 自然条件要素构成 | 第22-23页 |
3.3.2 绿化植物要素构成 | 第23页 |
3.3.3 道路铺装要素构成 | 第23-24页 |
3.3.4 景观小品要素构成 | 第24页 |
3.3.5 各类设施要素构成 | 第24页 |
3.4 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措施 | 第24-41页 |
3.4.1 场地环境调查分析 | 第24-25页 |
3.4.2 绿化景观规划措施 | 第25-29页 |
3.4.3 人文特色规划措施 | 第29-34页 |
3.4.4 交通组织规划措施 | 第34-35页 |
3.4.5 节能景观规划措施 | 第35-36页 |
3.4.6 地面空间协调景观规划措施 | 第36-39页 |
3.4.7 智能化技术景观中应用措施 | 第39-41页 |
4 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应用 | 第41-53页 |
4.1 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实例 | 第41-47页 |
4.1.1 江南春城·闲林山水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 | 第41-44页 |
4.1.2 北京北潞春小区底层架空景观规划 | 第44-47页 |
4.2 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实践 | 第47-53页 |
4.2.1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石河镇圣水庄规划 | 第47-53页 |
5 结语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结语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