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1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监管 | 第18页 |
2.1.2 食品安全基层监管 | 第18-19页 |
2.2 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公共产品属性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外部性理论 | 第20页 |
2.2.3 信息不对称性理论 | 第20-21页 |
2.2.4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我国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现状 | 第22-32页 |
3.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发展沿革 | 第22-25页 |
3.1.1 大部制改革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第22-24页 |
3.1.2 大部制改革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第24-25页 |
3.2 我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效 | 第25-27页 |
3.2.1 监管体制得以确定 | 第25-26页 |
3.2.2 监管盲区得到消除 | 第26-27页 |
3.2.3 监管手段得到加强 | 第27页 |
3.2.4 监管效果更加明显 | 第27页 |
3.3 我国食品安全基层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27-32页 |
3.3.1 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28-29页 |
3.3.2 部门监管职能不清晰 | 第29页 |
3.3.3 部门执法缺乏主动性和持续性 | 第29-30页 |
3.3.4 缺乏权威的综合协调机构 | 第30-31页 |
3.3.5 缺乏对监管主体的责任追究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 第31-32页 |
第4章 国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 第32-41页 |
4.1 国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2-36页 |
4.1.1 美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2-33页 |
4.1.2 日本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3-34页 |
4.1.3 欧盟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4-35页 |
4.1.4 加拿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5-36页 |
4.2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基层监管体制的启示 | 第36-41页 |
4.2.1 监管职责明确合理 | 第37页 |
4.2.2 法律及监管体系完善 | 第37-38页 |
4.2.3 权力制约和舆论监督制度健全 | 第38-39页 |
4.2.4 食品安全监管流程及制度公开透明 | 第39-41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的对策 | 第41-49页 |
5.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及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 第41-43页 |
5.1.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1-42页 |
5.1.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 第42-43页 |
5.2 明确监管主体的权限范围 | 第43-44页 |
5.2.1 自上而下落实监管责任 | 第43页 |
5.2.2 强化基层食品安全保障经费 | 第43-44页 |
5.3 建立权威统一的综合协调机构 | 第44-45页 |
5.3.1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电子信息共享平台 | 第44页 |
5.3.2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 | 第44-45页 |
5.4 设置公开透明的全民监管平台 | 第45-46页 |
5.4.1 构建食品安全举报制度 | 第45页 |
5.4.2 建立完整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 | 第45-46页 |
5.4.3 加强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 | 第46页 |
5.5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责任追究机制 | 第46-49页 |
5.5.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 第46-47页 |
5.5.2 完善地方立法机关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47-48页 |
5.5.3 司法机关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