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上仲裁地之确定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网上仲裁地问题的提出 | 第8-19页 |
(一) 网上仲裁的涵义及优势 | 第9-15页 |
1、网上仲裁的涵义 | 第9-13页 |
2、网上仲裁的优势 | 第13-15页 |
(二) 网上仲裁地的涵义及作用 | 第15-19页 |
1、网上仲裁地的涵义 | 第15-17页 |
2、网上仲裁地的作用 | 第17-19页 |
二、确定网上仲裁地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 第19-21页 |
(一) 确定网上仲裁地的障碍表现 | 第19页 |
(二) 确定网上仲裁地障碍的成因分析 | 第19-21页 |
三、确定网上仲裁地的不同观点述评 | 第21-22页 |
(一) 仲裁员所在地论 | 第21页 |
(二) 仲裁员收发电子信件所在地论 | 第21页 |
(三) 服务器所在地论 | 第21-22页 |
(四) 网址所有者或控制者所在地论 | 第22页 |
四、确定网上仲裁地的基础分析 | 第22-24页 |
(一) 确定网上仲裁地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二) 确定网上仲裁地的法律基础 | 第23-24页 |
五、网上仲裁地的确定方法 | 第24-33页 |
(一) 网上仲裁地的灵活确定阶段 | 第25-32页 |
1、引入"意思自治原则" | 第25-27页 |
(1) "意思自治原则"的内容 | 第25-26页 |
(2) "意思自治原则"的优势 | 第26页 |
(3) 引入"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方法 | 第26-27页 |
2、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 | 第27-28页 |
3、适当引入"非内国仲裁理论" | 第28-32页 |
(1) "非内国仲裁理论"的内容 | 第28-29页 |
(2) "非内国仲裁理论"的合理性 | 第29-30页 |
(3) "非内国仲裁理论"的缺陷 | 第30-31页 |
(4) 适当引入"非内国仲裁理论"的理由及评价 | 第31-32页 |
(二) 网上仲裁地确定的国际化统一阶段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