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核素纳米载体细胞学实验 | 第16-36页 |
一、核素纳米载体细胞学实验 | 第17-36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7-23页 |
1.1.1 主要试剂材料和仪器 | 第17-18页 |
1.1.2 实验步骤 | 第18-23页 |
1.1.2.1 H460细胞培养 | 第18-20页 |
1.1.2.2 构建~(131)I-RGD-BSA-PCL及~(131)I-BSA-PCL纳米脂质体 | 第20-21页 |
1.1.2.3 人大细胞型肺癌细胞H460对RGD-BSA-PCL及BSA-PCL纳米脂质体的胞吞作用 | 第21-22页 |
1.1.2.4 人大细胞型肺癌细胞 H460细胞对~(131)I标记的两种纳米载体的摄取实验 | 第22页 |
1.1.2.5 共聚焦观察在H460细胞对纳米载体摄取 | 第22页 |
1.1.2.6 竞争抑制实验 | 第22-23页 |
1.1.2.7 细胞凋亡实验(FCM) | 第23页 |
1.2 实验结果 | 第23-31页 |
1.2.1 RGD肽结构图及氨基酸序列 | 第23-24页 |
1.2.2 RGD-BSA-PCL及BSA-PCL纳米脂质体特征 | 第24-25页 |
1.2.3 氯胺T直接标记纳米载体仪以及标记率、放化纯测定 | 第25-26页 |
1.2.4 细胞计数 | 第26页 |
1.2.5 人大细胞型肺癌细胞 H460 对 RGD-BSA-PCL 及 BSA-PCL 纳米脂质体的胞吞作用 | 第26-27页 |
1.2.6 纳米载体在细胞内的共聚焦定位 | 第27-28页 |
1.2.7 H460 细胞对~(131)I标记的两种纳米载体的摄取实验 | 第28-29页 |
1.2.8 竞争抑制实验 | 第29-30页 |
1.2.9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31)I-RGD-BSA-PCL、~(131)I-BSA-PCL对H460细胞的凋亡作用 | 第30-31页 |
1.3 讨论 | 第31-34页 |
1.3.1 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 | 第31-33页 |
1.3.2 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对纳米脂质体的观察 | 第33-34页 |
1.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二部分:核素纳米载体动物学实验 | 第36-56页 |
二、核素纳米载体的H460荷瘤裸鼠动物水平实验 | 第37-56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7-42页 |
2.1.1 材料 | 第37-38页 |
2.1.2 实验步骤 | 第38-42页 |
2.1.2.1 裸鼠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2.1.2.2 裸鼠体内组织分布实验 | 第39页 |
2.1.2.3 核素纳米载体体内毒性实验 | 第39-41页 |
2.1.2.4 核素纳米载体对H460荷瘤裸鼠治疗疗效研究 | 第41-42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42-51页 |
2.2.1 裸鼠肿瘤生长情况 | 第42-43页 |
2.2.2 裸鼠体内组织分布 | 第43-45页 |
2.2.3 裸鼠肿瘤模型SPECT/CT显像 | 第45页 |
2.2.4 治疗实验 | 第45-48页 |
2.2.4.1 裸鼠体重变化 | 第45-46页 |
2.2.4.2 肿瘤体积变化 | 第46-47页 |
2.2.4.3 生存函数 | 第47-48页 |
2.2.5 组织病理学结果 | 第48-51页 |
2.2.5.1 HE染色 | 第48-51页 |
2.2.5.2 免疫组化 | 第51页 |
2.3 讨论 | 第51-55页 |
2.3.1 裸鼠简介 | 第51-52页 |
2.3.2 RGD分子靶向药物用于肿瘤核素显像 | 第52-53页 |
2.3.3 RGD核素纳米药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 第53-55页 |
2.4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6-57页 |
本研究中的不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综述 核素纳米药物在肿瘤显像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第63-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