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黄铜异种金属激光熔钎焊工艺及机理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22页 |
1.2.1 铝/铜异种金属焊接性分析 | 第11-12页 |
1.2.2 压力焊 | 第12-17页 |
1.2.3 钎焊 | 第17-19页 |
1.2.4 熔化焊 | 第19-20页 |
1.2.5 熔钎焊 | 第20-22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23-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焊接母材 | 第23-24页 |
2.1.2 填充材料 | 第24页 |
2.2 试验设备 | 第24-25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2.4 微观组织及性能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2.4.1 微观组织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4.2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6页 |
2.4.3 拉伸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2.4.4 温度场实测及模拟分析 | 第27-28页 |
第3章 铝/黄铜激光熔钎焊接头成形及微观组织 | 第28-51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接头表面成形及截面形貌 | 第28-33页 |
3.2.1 激光功率 | 第28-30页 |
3.2.2 激光光束偏移量 | 第30-31页 |
3.2.3 焊接速度与送丝速度 | 第31-33页 |
3.3 接头微观组织及界面层结构 | 第33-50页 |
3.3.1 激光功率 | 第33-38页 |
3.3.2 激光光束偏移量 | 第38-43页 |
3.3.3 焊接速度与送丝速度 | 第43-47页 |
3.3.4 界面形态与物相精确鉴定 | 第47-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铝/黄铜激光熔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 | 第51-64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接头显微硬度分布 | 第51-54页 |
4.2.1 激光功率 | 第51-52页 |
4.2.2 光束偏移量 | 第52-53页 |
4.2.3 焊接速度 | 第53-54页 |
4.3 接头抗拉强度 | 第54-56页 |
4.3.1 激光功率 | 第54-55页 |
4.3.2 激光光束偏移量 | 第55-56页 |
4.3.3 焊接速度与送丝速度 | 第56页 |
4.4 接头断裂机理 | 第56-63页 |
4.4.1 激光功率 | 第56-59页 |
4.4.2 激光光束偏移量 | 第59-61页 |
4.4.3 焊速及送丝速度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铝/黄铜激光熔钎焊温度场与接头形成机理 | 第64-76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激光熔钎焊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 第64-67页 |
5.2.1 温度场数物理方程 | 第64-65页 |
5.2.2 热源模型的建立 | 第65页 |
5.2.3 网格划分 | 第65-66页 |
5.2.4 材料性质的设置 | 第66-67页 |
5.2.5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67页 |
5.3 模拟结果的验证及分析 | 第67-71页 |
5.3.1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5.3.2 温度场实测与模拟结果验证 | 第69-71页 |
5.4 接头形成机理分析 | 第71-75页 |
5.4.1 界面层生长最佳能量控制 | 第71-73页 |
5.4.2 熔钎焊接头形成机制 | 第73-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