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3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9页 |
1.3.1 PC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9-10页 |
1.3.2 PCR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1.3.3 PCR技术的优化 | 第10-16页 |
1.3.4 量子点概述 | 第16-18页 |
1.3.5 多轮基因扩增概述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体系的建立 | 第21-34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1-22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2 PCR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2.1 PCR实验步骤及组成 | 第22-23页 |
2.2.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3页 |
2.2.3 引物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4 PCR模板的制备 | 第24-26页 |
2.2.5 量子点水溶液的制备 | 第26页 |
2.3 基于量子点的多轮基因扩增实验体系的建立 | 第26-29页 |
2.3.1 热启动PCR实验的初步建立 | 第26-27页 |
2.3.2 量子点浓度的确定 | 第27-28页 |
2.3.3 不同表面修饰量子点对热启动效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 不同来源模板的多轮基因扩增实验的建立 | 第29-30页 |
2.5 其他多轮基因扩增优化方法的建立 | 第30-31页 |
2.5.1 增效剂-纳米金作用下的多轮基因扩增实验 | 第30-31页 |
2.5.2 常规多轮基因扩增实验 | 第31页 |
2.6 量子点对多轮基因扩增作用的机理探讨 | 第31-32页 |
2.6.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量子点的作用机理 | 第31页 |
2.6.2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2.6.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页 |
2.7 量子对多轮基因扩增实验忠实度的初步探究 | 第32-3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不同多轮基因扩增方法效果的研究 | 第34-52页 |
3.1 常规多轮基因扩增方法 | 第34-36页 |
3.1.1 人类基因组模板 | 第34-35页 |
3.1.2 海洋污损生物基因组模板 | 第35-36页 |
3.2 量子点-Pfu DNA聚合酶调控的多轮基因扩增 | 第36-45页 |
3.2.1 质粒DNA的多轮基因扩增 | 第36-41页 |
3.2.2 人类基因组的多轮扩增 | 第41-44页 |
3.2.3 海洋污损生物基因组的多轮扩增 | 第44-45页 |
3.3 量子点-高保真聚合酶调控的多轮基因扩增对照实验 | 第45-47页 |
3.3.1 人类基因组模板 | 第46页 |
3.3.2 海洋污损生物基因组模板 | 第46-47页 |
3.4 量子点-普通聚合酶调控的多轮基因扩增 | 第47-49页 |
3.5 讨论 | 第49-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量子点提高多轮基因扩增效果的探究 | 第52-58页 |
4.1 纳米金-高保真聚合酶调控的多轮基因扩增 | 第52-53页 |
4.2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对多轮基因扩增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 量子点在低浓度模板多轮扩增中的应用 | 第54-56页 |
4.4 讨论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量子点的热启动作用机理探讨 | 第58-71页 |
5.1 量子点对不同模板多轮基因扩增的影响 | 第58-60页 |
5.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60-61页 |
5.3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测定 | 第61-62页 |
5.4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 | 第62-65页 |
5.5 量子点对多轮基因扩增结果忠实度的探究 | 第65-68页 |
5.6 讨论 | 第68-7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