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核心概念 | 第13-15页 |
四、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 第15-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 样本选择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无为而治—气息微弱型”治理方式 | 第17-27页 |
一、微弱利益相关性的村民与村级管理组织 | 第17-20页 |
(一) 村庄集体资产与村民的联系 | 第17-18页 |
(二) 村庄的公共服务与村民的联系 | 第18-19页 |
(三) 村庄的福利保障与村民的联系 | 第19-20页 |
二、可有可无的民众发言权 | 第20-23页 |
(一) 贿选性质的村民大会和村民选举 | 第20-22页 |
(二) 报告会式的党员大会 | 第22页 |
(三) 流于形式的村务公开 | 第22-23页 |
三、薄弱的人权资本 | 第23-26页 |
(一) 严苛的计划生育与“农三代”生存权利的无视 | 第23-24页 |
(二) 贿选的万象与村民政治权利的变相流失 | 第24-25页 |
(三) 村委的无作为与村民福利的无保障 | 第25-26页 |
四、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虚假自治—家长权威型”治理方式 | 第27-35页 |
一、弱利益相关性的村民与村级管理组织 | 第27-29页 |
(一) 村庄集体资产与村民的联系 | 第27-28页 |
(二) 村庄的公共服务与村民的联系 | 第28-29页 |
(三) 村庄的福利保障与村民的联系 | 第29页 |
二、摆设性的民众发言权 | 第29-31页 |
(一) 走过场式的村民大会和村民选举 | 第30页 |
(二) 下通知式的党员大会 | 第30-31页 |
(三) 脱节式的村务公开 | 第31页 |
三、若隐若现的人权资本 | 第31-34页 |
(一) 较人性化的计划生育与“农三代”生存权利的相对尊重 | 第32页 |
(二) 走过场的万象与村民政治权利的表面化 | 第32-33页 |
(三) 村委的强权与村民福利的一定保障 | 第33-34页 |
四、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经济自治—民主参与型”治理方式 | 第35-45页 |
一、强利益相关性的村民与村级管理组织 | 第35-38页 |
(一) 村庄的集体资产与村民的联系 | 第35-36页 |
(二) 村庄的公共服务与村民的联系 | 第36-37页 |
(三) 村庄的福利保障与村民的联系 | 第37-38页 |
二、成熟中的经济政治发言权 | 第38-41页 |
(一) 股东大会式的村民大会与村民选举 | 第38-39页 |
(二) 共同目标式的党员大会 | 第39-40页 |
(三) 开放式的村务公开 | 第40-41页 |
三、独特的人权资本 | 第41-44页 |
(一) 较人性化的计划生育政策与“农三代”生存权利的尊重 | 第41-42页 |
(二) 相对协商的民主与村民政治经济权利的最高体现 | 第42页 |
(三) 村委的放权与村民福利的最高保障 | 第42-44页 |
四、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展望:中国村庄治理的走向 | 第45-54页 |
一、传统意义上的村民自治走向衰微 | 第45-50页 |
(一) “扶则活,弃则死”的纯粹政治式民主自治 | 第45-46页 |
(二) 步履维艰的村庄经济发展及财政增长 | 第46-48页 |
(三) 村庄精英人才经济性流失 | 第48-50页 |
二、经济发展带动民主参与式自治逐渐成长 | 第50-53页 |
(一) 强利益相关性的治理下村民“责无旁贷” | 第51-52页 |
(二) 村庄精英人才的经济性崛起及回流 | 第52页 |
(三) 经济发展带动政治民主增长 | 第52-53页 |
三、小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