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

山地城市区域供水系统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动因第9-10页
    1.2 区域供水研究概况第10-14页
        1.2.1 区域供水规划的介绍第10-11页
        1.2.2 区域供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第11-12页
        1.2.3 区域供水模式研究第12页
        1.2.4 区域供水管网研究第12-13页
        1.2.5 从经济角度分析区域供水规划第13-14页
    1.3 山地城市供水系统研究概况第14-17页
        1.3.1 山地城市的概念第14页
        1.3.2 山地城市供水特点第14-16页
        1.3.3 山地城市供水系统优化现状第16-17页
    1.4 区域供水及山地城市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1.4.1 区域供水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4.2 山地城市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5 主要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1.5.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1.5.2 研究的内容第20-21页
        1.5.3 技术路线第21页
    1.6 本章小结第21-23页
2 区域供水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分析第23-31页
    2.1 区域供水的定义第23-24页
    2.2 经济学在供水工程中的简要介绍第24页
    2.3 供水工程的规模效应理论第24-27页
    2.4 供水工程规模效应工程应用分析第27-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3 应急保障体系第31-43页
    3.1 供水系统的突发性事故第31-34页
    3.2 应急保障措施第34-39页
        3.2.1 水量事故的应急措施第34-36页
        3.2.2 水质事故的应急技术第36-39页
    3.3 应急供水管理体系第39-42页
        3.3.1 建立应急供水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第39-40页
        3.3.2 应急供水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供水系统费用模型研究第43-53页
    4.1 取水工程费用模型第43-45页
    4.2 净水工程费用模型第45页
    4.3 输配水工程费用模型第45-47页
        4.3.1 输配水管网建设费用第47页
        4.3.2 输配水管网运行管理费用第47页
    4.4 费用函数之间的关系第47-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山地城市区域供水优化模型构建第53-65页
    5.1 引言第53页
    5.2 区域优化的内涵与方法第53-54页
    5.3 区域供水系统优化模型构建第54-58页
        5.3.1 模型假设第54页
        5.3.2 模型建立第54-57页
        5.3.3 约束条件第57-58页
    5.4 区域供水系统优化模型分析第58-59页
    5.5 模型求解第59-63页
        5.5.1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第59-60页
        5.5.2 遗传算法的优缺点第60-61页
        5.5.3 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求解模型第61-63页
    5.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6 工程实例第65-83页
    6.1 某市城区现状基本情况第65-67页
        6.1.1 城市自然情况第65页
        6.1.2 人口现状第65页
        6.1.3 供水现状第65-67页
    6.2 远期供水规划第67-69页
        6.2.1 水源选择第67页
        6.2.2 规划人口及规划范围第67-68页
        6.2.3 水量预测第68页
        6.2.4 区域供水规划第68-69页
    6.3 区域优化第69-79页
        6.3.1 工程实例的模型确立第71-72页
        6.3.2 工程实例的模型的约束条件第72页
        6.3.3 模型求解及结论分析第72-79页
    6.4 应急供水保障体系第79-81页
        6.4.1 某市安全供水的主要问题第79页
        6.4.2 应急保障技术措施第79-80页
        6.4.3 应急科学管理规划第80-81页
    6.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7 结论和建议第83-85页
    7.1 结论第83页
    7.2 建议第83-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附录 作者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双跨电磁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好氧反硝化菌株Enterobacter cloacae strain HNR的分离筛选及脱氮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