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第2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基本理论 | 第11-16页 |
2.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12页 |
2.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点分析 | 第12-14页 |
2.2.1 突破了相对金融排斥现象 | 第12-13页 |
2.2.2 交易方式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 第13页 |
2.2.3.借贷金额小、收益率较高 | 第13-14页 |
2.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 | 第14-16页 |
第3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与法律关系分析 | 第16-20页 |
3.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16-17页 |
3.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法律关系分析 | 第17-20页 |
3.2.1 居间合同关系 | 第17-18页 |
3.2.2 借贷合同关系 | 第18页 |
3.2.3 担保合同关系 | 第18-20页 |
第4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法律风险 | 第20-25页 |
4.1 借款人违约的坏账风险 | 第20-21页 |
4.2 放款人存在高利转贷的风险 | 第21-22页 |
4.3 平台涉嫌非法集资的风险 | 第22-23页 |
4.4 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监管主体不明确 | 第23页 |
4.5 隐私权的侵犯及信息安全的保护不足 | 第23-25页 |
第5章 控制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风险的对策 | 第25-32页 |
5.1 完善P2P平台法律催收模式,应对借款人违约风险 | 第25-26页 |
5.2 扩大高利转贷罪的司法解释,强化P2P行业信息共享 | 第26页 |
5.3 完善第三方担保机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 | 第26-28页 |
5.3.1 资金来源 | 第27页 |
5.3.2 资金用途 | 第27-28页 |
5.3.3 风险准备金的存量和监管 | 第28页 |
5.4 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监管 | 第28-30页 |
5.4.1 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 | 第28-29页 |
5.4.2 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日常运营 | 第29页 |
5.4.3 引入P2P平台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 第29-30页 |
5.5 P2P平台应加大信息保护的投入,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35-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