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绪论 | 第11-2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 英语语言教学的需要 | 第12-13页 |
2. 开展英语教学双边活动的需要 | 第13页 |
3. 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需要 | 第13-14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 师生关系的内涵 | 第14-15页 |
2. 师生关系的问题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3.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4. 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2. 经验总结法 | 第18页 |
3. 案例研究法 | 第18-20页 |
二、中职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20-26页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1. 中等职业学校 | 第20页 |
2. 师生关系 | 第20页 |
(二) 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1. 基于角色期望理论的视角 | 第20-22页 |
2.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视角 | 第22页 |
(三) 师生关系的时代特点 | 第22-25页 |
1. 师生关系的业缘性 | 第22-23页 |
2. 师生关系的交互性 | 第23页 |
3. 师生关系的生成性 | 第23-25页 |
(四) 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 | 第25-26页 |
三、中职英语课堂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分析 | 第26-39页 |
(一)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概况 | 第26页 |
(二) 调查的设计 | 第26-27页 |
(三) 调查结果 | 第27-33页 |
(四)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英语课堂师生关系的问题 | 第33-35页 |
1. 中职生的向师性以及逆反心理的矛盾 | 第34页 |
2. 中职生的独立性以及依赖性的矛盾 | 第34页 |
3. 中职生的情绪波动性以及理性诉求的矛盾 | 第34-35页 |
(五) 造成中职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 | 第35-39页 |
1. 间接原因 | 第35页 |
2. 直接原因 | 第35-39页 |
四、建立中职英语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与意义 | 第39-46页 |
(一) 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 第39页 |
(二) 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深刻理解 | 第39-43页 |
1. 蕴含爱心与真情 | 第40-41页 |
2. 坚持民主与平等 | 第41页 |
3. 坚持宽容与尊重 | 第41-42页 |
4. 加强交流与信任 | 第42-43页 |
5. 注重合作与互助 | 第43页 |
(三) 建立新型中职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 第43-46页 |
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 第44-45页 |
2.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达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 | 第45页 |
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 | 第45-46页 |
五、建立中职英语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议 | 第46-56页 |
(一) 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 第46-48页 |
1. 树立教育民主理念 | 第46-48页 |
2. 确立新角色 | 第48页 |
(二) 培养良好师德,加强自身修养 | 第48-51页 |
1. 培养良好师德 | 第48-49页 |
2. 提高自身素养 | 第49-51页 |
(三) 优化课堂教学,改进师生交往 | 第51-53页 |
1. 优化课堂教学 | 第51-52页 |
2. 改进师生交往方式 | 第52-53页 |
(四) 完善交互环境,完善评价体系 | 第53-56页 |
1. 完善交互环境 | 第53-54页 |
2. 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 第54-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一 | 第60-63页 |
附录二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