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测控通信系统信道传输特性 | 第15-19页 |
1.2.1 测控通信系统通信中的传播损耗 | 第15-16页 |
1.2.2 多径效应 | 第16页 |
1.2.3 多普勒效应 | 第16-17页 |
1.2.4 电离层色散 | 第17-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1.4 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信道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 | 第22-38页 |
2.1 卫星轨道模拟 | 第22页 |
2.2 速度模拟 | 第22-27页 |
2.2.1 速度模拟方案选定 | 第22-23页 |
2.2.2 回放时钟频率计算 | 第23-24页 |
2.2.3 回放时钟产生原理 | 第24-25页 |
2.2.4 NCO频率控制字位宽选择 | 第25-26页 |
2.2.5 NCO频率控制字计算 | 第26页 |
2.2.6 频率控制字的插值处理 | 第26-27页 |
2.3 初始距离模拟 | 第27-28页 |
2.3.1 距离量化精度和距离模拟范围 | 第27页 |
2.3.2 距离量化精度的距离模拟 | 第27-28页 |
2.3.3 距离量化精度内的距离模拟 | 第28页 |
2.4 信道多普勒频率模拟 | 第28-31页 |
2.4.1 信道多普勒频率 | 第28页 |
2.4.2 上变频本振 | 第28-31页 |
2.5 幅度控制 | 第31-32页 |
2.6 电离层色散模拟 | 第32-37页 |
2.6.1 电离层对空间信息链路的影响 | 第32-33页 |
2.6.2 电离层模拟基本理论 | 第33-35页 |
2.6.3 电离层色散模拟 | 第35-37页 |
2.7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信道模拟器原理及方案设计 | 第38-52页 |
3.1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 第38-39页 |
3.2 信道模拟器硬件设计 | 第39-44页 |
3.2.1 高速ADC系统设计 | 第41页 |
3.2.2 高速存储器系统设计 | 第41-42页 |
3.2.3 高速DAC系统设计 | 第42-44页 |
3.2.4 时钟系统设计 | 第44页 |
3.2.5 电源规划 | 第44页 |
3.3 信道模拟器软件设计 | 第44-49页 |
3.3.1 信道模拟器软件架构 | 第46-47页 |
3.3.2 信号处理子系统关键时序设计 | 第47-49页 |
3.4 信道模拟器的应用 | 第49-51页 |
3.4.1 应用模型 | 第49页 |
3.4.2 连接基带设备 | 第49页 |
3.4.3 连接中频联试应答机 | 第49页 |
3.4.4 连接射频联试应答机 | 第49-51页 |
3.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信道模拟器测试与总结 | 第52-60页 |
4.1 硬件平台测试 | 第52-54页 |
4.1.1 硬件测试环境 | 第53页 |
4.1.2 高速ADC测试 | 第53-54页 |
4.1.3 高速存储器测试 | 第54页 |
4.2 性能指标测试 | 第54-58页 |
4.2.1 性能测试环境 | 第55页 |
4.2.2 测试方法 | 第55页 |
4.2.3 静态测试结果 | 第55-57页 |
4.2.4 静态测试结果分析 | 第57页 |
4.2.5 动态测试结果 | 第57-58页 |
4.2.6 动态测试结果分析 | 第58页 |
4.3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0-6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0页 |
5.2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
1.基本情况 | 第65页 |
2.教育背景 | 第65页 |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