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完善探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13-21页
    一、选题意义第13-15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三、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8-21页
        (一) 论文主要内容第18-19页
        (二)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一章 网络环境给隐私权保护带来的法律挑战第21-30页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特征第21-23页
        一、侵权主体多元化第21页
        二、侵权客体数据化第21-22页
        三、损害后果严重化第22-23页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我国隐私权保护存在的法律漏洞第23-30页
        一、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立法第24-27页
        二、隐私权保护存在的法律漏洞第27-30页
            (一) 侵权行为发生前缺乏防御性保护第27-28页
            (二) 精神损害赔偿条件严苛且规定不完善第28-30页
第二章 建立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防御性机制第30-38页
    第一节 域外隐私权侵权防御性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第30-32页
        一、隐私权侵权防御性机制理论第30-32页
        二、隐私权侵权防御性机制的域外实践第32页
    第二节 隐私权侵权防御性机制的本土化第32-38页
        一、隐私权侵权防御性机制本土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33-35页
        二、隐私权侵权防御性机制本土化的具体设想第35-38页
            (一) 将隐私保护作为网络程序默认设置第35-36页
            (二) 制定自律规范及行业指引第36-38页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救济制度完善建议第38-46页
    第一节 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和考量因素第38-41页
        一、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第38-39页
        二、适当增加精神损害赔偿考量的因素第39-41页
    第二节 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计算方法第41-46页
        一、域外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计算方法的规定分析第41-42页
        二、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计算方法的完善第42-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管理方式对亚热带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
下一篇:末次冰盛期以来十年百年际亚洲季风气候变率与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