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造纸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纸料中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助留助滤作用机理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37页
    1.1 国内外造纸用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发展概况第16-20页
    1.2 主要造纸用精细化学品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0-29页
        1.2.1 废纸脱墨剂第20-22页
        1.2.2 施胶剂第22-24页
        1.2.3 增强剂第24-25页
        1.2.4 涂布加工纸用助剂第25-26页
        1.2.5 助留助滤剂第26-29页
    1.3 造纸湿部化学的近期发展趋势第29页
    1.4 造纸湿部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29-35页
        1.4.1 湿部化学的定义第29-30页
        1.4.2 湿部化学的重要性及其研究内容第30页
        1.4.2.1 造纸湿部化学的基本理论第30-34页
        1.4.2.2 造纸湿部化学品及其作用机理第34页
        1.4.2.3 湿部化学的测量和控制第34-35页
    1.5 本论文的目的和研究意义第35-37页
第2章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结构分析第37-67页
    第1节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第37-56页
        2.1.1 简介第37页
        2.1.2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性质及应用第37-38页
        2.1.3 两性PAM的水溶液性质第38-39页
        2.1.4 两性PAM的应用前景第39-42页
        2.1.5 聚丙烯酰胺的物理性质第42-43页
        2.1.6 水溶液聚丙烯酰胺的性质第43-44页
            2.1.6.1 流动性质第43-44页
            2.1.6.2 稳定性和絮凝作用第44页
        2.1.7 聚丙烯酰胺化学作用第44-46页
        2.1.8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第46-50页
            2.1.8.1 丙烯酰胺单体的制备第46-47页
            2.1.8.2 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第47-50页
        2.1.9 实验仪器、原料第50-51页
        2.1.10 实验方法第51页
        2.1.11 实验分析方法第51-52页
        2.1.1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2-55页
            2.1.12.1 pH值的影响第52页
            2.1.12.2 不同氧化还原剂用量影响第52-54页
            2.1.12.3 单体浓度对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共聚的影响第54页
            2.1.12.4 阳离子单体用量对丙烯酰胺共聚的影响第54-55页
        2.1.13 实验结论第55-56页
    第2节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结构分析第56-67页
        2.2.1 引言第56页
        2.2.2 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法第56页
        2.2.3 结果与讨论第56-66页
            2.2.3.1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56-58页
            2.2.3.2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8-66页
        2.2.4 实验结论第66-67页
第3章 纸浆纤维性能的分析第67-85页
    第1节 纸浆悬浮液电荷及其衰减的影响因素第67-73页
        3.1.1 引言第67-68页
        3.1.2 实验仪器、原料及实验方法第68页
        3.1.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8-73页
            3.1.3.1 搅拌速率的影响第68-69页
            3.1.3.2 纸浆种类的影响第69-71页
            3.1.3.3 电解质加入量的影响第71页
            3.1.3.4 阳离子聚合物添加量的影响第71-72页
            3.1.3.5 其它因素的影响第72-73页
        3.1.4 实验结论第73页
    第2节 悬浮液中纸浆羧基的测定及影响因素第73-80页
        3.2.1 引言第73-75页
        3.2.2 实验仪器及原料第75页
        3.2.3 实验方法及计算第75-76页
            3.2.3.1 实验方法第75-76页
            3.2.3.2 计算方法第76页
        3.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6-80页
        3.2.5 实验结论第80页
    第3节 悬浮液中纸浆纤维的比容比表面第80-85页
        3.3.1 引言第80-81页
        3.3.2 实验仪器及原料第81页
        3.3.3 比容比表面的测试方法及计算第81页
        3.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1-84页
        3.3.5 实验结论第84-85页
第4章 两性聚丙烯酰胺对纸浆的助留助滤作用第85-103页
    第1节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助留作用第85-96页
        4.1.1 引言第85-91页
            4.1.1.1 基本概念的描述第85页
            4.1.1.2 常见留着机理第85-88页
            4.1.1.3 浆料组分留着特性和实验室评价方法第88-91页
        4.1.2 实验仪器及原料第91-92页
        4.1.3 动态留着实验方法第92-94页
        4.1.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4-96页
            4.1.4.1 不同PAM对不同浆料单程留着率的影响第94页
            4.1.4.2 两性PAM不同加入量对单程留着率的影响第94-95页
            4.1.4.3 搅拌速度对单程留着率的影响第95-96页
            4.1.4.4 助剂与纸料接触时间对单程留着率的影响第96页
        4.1.5 实验结论第96页
    第2节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助滤作用第96-98页
        4.2.1 实验仪器及原料第97页
        4.2.2 实验方法第97页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7-98页
            4.2.3.1 不同PAM对纸浆滤水的影响第97-98页
            4.2.3.2 两性聚丙烯酰胺不同加入量的影响第98页
        4.2.4 实验结论第98页
    第3节 抄片及纸张物性、灰分的测定第98-103页
        4.3.1 实验仪器及原料第98-99页
        4.3.2 实验方法第99页
            4.3.2.1 抄片过程第99页
            4.3.2.2 打浆度的测定第99页
            4.3.2.3 纸片物性和灰分测定第99页
            4.3.2.4 填料留着率的计算第99页
        4.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9-102页
        4.3.4 实验结论第102-103页
第5章 纸浆电性的测定及其分析研究第103-134页
    引言第103-104页
    第1节 胶体滴定在造纸湿部化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第104-120页
        5.1.1 前言第104-105页
        5.1.2 胶体滴定原理第105页
        5.1.3 胶体滴定的进展及滴定对药品的要求第105-106页
        5.1.4 电荷测定中常用术语第106-107页
        5.1.5 本部分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7页
        5.1.6 实验仪器及化学药品第107页
        5.1.7 实验方法与分析方法第107-112页
        5.1.8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2-119页
            5.1.8.1 pH值对纸浆电荷的影响第112-115页
            5.1.8.2 pH值对纸浆胶体滴定比率CTR的影响第115-116页
            5.1.8.3 两性助剂的加入量对纸浆电荷的影响第116-118页
            5.1.8.4 纸浆电导率与加入两性PAM后CTR的关系第118-119页
        5.1.9 实验结论第119-120页
    第2节 纸浆悬浮液与纸浆滤液Zeta电位的测定第120-134页
        5.2.1 电荷测定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第120-121页
        5.2.2 纸浆悬浮液及滤液的Zeta电位的测定方法第121-123页
        5.2.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123页
        5.2.4 仪器原理及实验方法第123-124页
        5.2.5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124-132页
            5.2.5.1 不同助剂及打浆度对纸浆Zeta电位的影响第125-127页
            5.2.5.2 不同助剂及打浆度对纸浆电导率的影响第127页
            5.2.5.3 化木浆的Zeta电位、电导率与PAM用量关系第127-128页
            5.2.5.4 不同纸浆的Zeta电位与纸浆电导率的关系第128-130页
            5.2.5.5 浆悬浮液Zeta电位与浆滤液Zeta电位测定的比较第130-132页
        5.2.6 实验结论第132-134页
第6章 纸浆抄片结构的扫描电镜分析第134-141页
    6.1 引言第134页
    6.2 实验第134-135页
        6.2.1 实验原料第134页
        6.2.2 主要实验仪器第134页
        6.2.3 实验方法第134-135页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35-139页
        6.3.1 不同打浆度抄片的电镜观察第135-137页
        6.3.2 加入不同量的两性PAM抄片的电镜观察第137-138页
        6.3.3 阳离子及两性PAM加到不同纸浆抄片的电镜观察第138-139页
    6.4 结论第139-141页
第7章 全文总结第141-147页
    7.1 主要结论第141-145页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45-146页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4页
研究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项目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S.254)》创作特征及其演绎诠释
下一篇:上海幸福人寿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产品案例分析--基于双生命保险精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