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0.1 相关概念 | 第9-10页 |
0.1.1 公民档案工作者 | 第9页 |
0.1.2 档案志愿者 | 第9-10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0.3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13-16页 |
0.3.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4页 |
0.3.2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 社会档案人概念及产生背景 | 第16-24页 |
1.1 社会档案人的概念及其含义 | 第16-17页 |
1.2 社会档案人产生的背景 | 第17-24页 |
1.2.1 理论依据——众包理论 | 第18-19页 |
1.2.2 技术条件——Web技术的发展 | 第19-20页 |
1.2.3 社交媒体广泛运用 | 第20-24页 |
2 英美社会档案人培育方式及社会效益 | 第24-33页 |
2.1 美国的“Citizen Archivists”项目的开展与效益 | 第24-28页 |
2.1.1 美国“Citizen Archivists”项目的开展 | 第24-25页 |
2.1.2 美国“Citizen Archivists”项目的效益 | 第25-28页 |
2.2 英国的档案志愿者服务项目发展历程与成效 | 第28-32页 |
2.2.1 英国档案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2.2.2 英国档案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成效 | 第29-32页 |
2.3 对英美社会档案人经验的总结 | 第32-33页 |
3 中国社会档案人培育的前景 | 第33-41页 |
3.1 社会档案人培养方式初现 | 第33-37页 |
3.1.1 利用社交媒体搭建网络平台 | 第33-36页 |
3.1.2 档案部门专向招募 | 第36-37页 |
3.2 中国社会档案人的产生 | 第37-41页 |
3.2.1 社会自发产生 | 第37-39页 |
3.2.2 已初步产生档案工作志愿者 | 第39-41页 |
4“社会档案人”对中国档案事业的意义 | 第41-46页 |
4.1 社会档案人是保存社会记忆的潜在群体 | 第41-42页 |
4.1.1“社会档案人”是社会记忆的形成者 | 第41-42页 |
4.1.2 社会档案人是社会记忆的守护者 | 第42页 |
4.1.3 社会档案人是社会记忆的重构者 | 第42页 |
4.2 社会档案人将对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水平起到有益补充 | 第42-44页 |
4.2.1“社会档案人”可以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效能 | 第42-43页 |
4.2.2“社会档案人”可参与档案馆重大活动的策划 | 第43-44页 |
4.2.3“社会档案人”可缓解基层档案馆人力资源、经费紧张状况 | 第44页 |
4.3“社会档案人”将加速档案社会意识的宣传和普及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