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超高速光无线融合系统关键技术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形势第8-10页
        1.2.1 概述第8-9页
        1.2.2 W波段光无线系统第9-10页
    1.3 光无线融合系统第10-13页
        1.3.1 系统简介第10-13页
        1.3.2 光无线系统的限制与难点第13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第13-15页
第二章 光无线融合系统关键技术第15-29页
    2.1 无线毫米波大气衰减理论分析第15-16页
    2.2 光生毫米波技术第16-20页
    2.3 无线多维复用传输第20-26页
        2.3.1 毫米波空分复用传输第21-25页
            2.3.1.1 天线设计第21-22页
            2.3.1.2 基于PDM的MIMO技术第22-24页
            2.3.1.3 天线极化复用第24-25页
        2.3.2 毫米波频分复用传输第25-26页
    2.4 相干接收第26-29页
第三章 单载波先进调制格式第29-48页
    3.1 单载波高阶调制第29-39页
        3.1.1 高阶光调制实现方式第30-35页
            3.1.1.1 QPSK实现方式第30页
            3.1.1.2 8PSK实现方式第30-32页
            3.1.1.3 8QAM实现方式第32-33页
            3.1.1.4 16QAM实现方式第33-34页
            3.1.1.5 小结第34-35页
        3.1.2 仿真分析第35-39页
    3.2 基于MSK的正交调制第39-44页
        3.2.1 MSK正交调制原理第39-40页
        3.2.2 系统仿真与分析第40-44页
    3.3 4Gb/s OOK光无线融合实验传输系统第44-48页
        3.4.1 实验原理与装置第44-45页
        3.4.2 实验分析第45-48页
第四章 先进调制的接收算法第48-66页
    4.1 QPSK接收算法第48-57页
        4.1.1 色散补偿第49-51页
        4.1.2 偏振解复用第51-52页
        4.1.3 频偏估计和载波恢复第52-54页
        4.1.4 非线性补偿第54-57页
            4.1.4.1 相位旋转算法第54页
            4.1.4.2 后向传播算法第54-57页
    4.2 基于RF导频的DFTS-OFDM接收补偿算法第57-66页
        4.2.1 噪声扩散第57-60页
        4.2.2 RF导频相位噪声补偿第60-61页
        4.2.3 仿真系统第61-63页
        4.2.4 仿真分析第63-66页
第五章 30G光无线光纤传输系统第66-74页
    5.1 系统构建原理第66-67页
    5.2 系统频响测量第67-69页
    5.3 30G全双工光无线光纤传输实验系统第69-74页
        5.3.1 实验装置第69-72页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2-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春秋決獄與秦漢法律之變遷
下一篇:Legitimizing Sustainability through Harmony and Trust: How the Chinese Young Professional Understands 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