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自杀意念、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9页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9-19页
    1.1 自杀意念的概述及相关研究第9-12页
        1.1.1 自杀意念的概念第9页
        1.1.2 自杀意念的测量第9-11页
        1.1.3 自杀意念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第11-12页
    1.2 人格特征的概述及相关研究第12-14页
        1.2.1 人格的概念第12页
        1.2.2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第12-13页
        1.2.3 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1.3 防御方式的概述及相关研究第14-17页
        1.3.1 防御方式产生的背景第14-15页
        1.3.2 防御方式概念的提出第15页
        1.3.3 防御方式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1.3.4 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1.4 问题提出第17-19页
2 研究设计第19-23页
    2.1 研究目的第19页
    2.2 研究意义第19页
    2.3 研究假设第19-20页
    2.4 研究方法第20-23页
        2.4.1 研究对象第20页
        2.4.2 研究工具第20-21页
        2.4.3 研究程序第21-22页
        2.4.4 数据分析第22-23页
3 研究结果第23-37页
    3.1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研究结果第23-26页
        3.1.1 大学生有无自杀意念的总体情况第23-24页
        3.1.2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强度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特点分析第24-26页
    3.2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结果第26-29页
        3.2.1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总体情况第26-27页
        3.2.2 大学生人格特征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特点分析第27-29页
    3.3 大学生防御方式的研究结果第29-33页
        3.3.1 大学生防御方式的总体情况第29页
        3.3.2 大学生防御方式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特点分析第29-33页
    3.4 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上的差异比较第33-34页
        3.4.1 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比较第33页
        3.4.2 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防御方式上的差异比较第33-34页
    3.5 大学生自杀意念、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第34-37页
        3.5.1 大学生自杀意念、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第34-35页
        3.5.2 大学生防御方式在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第35-37页
4 分析与讨论第37-46页
    4.1 大学生自杀意念、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的基本分析第37-41页
        4.1.1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基本分析第37-38页
        4.1.2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基本分析第38-39页
        4.1.3 大学生防御方式的基本分析第39-41页
    4.2 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上的差异分析第41-42页
        4.2.1 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分析第41-42页
        4.2.2 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防御方式上的差异比较第42页
    4.3 大学生自杀意念、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的相关分析第42-44页
        4.3.1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第42-43页
        4.3.2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防御方式的相关分析第43页
        4.3.3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相关分析第43-44页
    4.4 大学生防御方式在人格特征和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44-46页
5 对本研究的反思第46-47页
    5.1 研究的突破第46页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6-47页
6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策略及其启示
下一篇:材料熟悉度对工作记忆,记忆策略及识记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