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回顾 | 第11-16页 |
1. 基本理论 | 第11-13页 |
2. 基本法规 | 第13-14页 |
3. 竞业限制完善 | 第14-16页 |
4. 研究评述 | 第16页 |
(三)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竞业限制协议和商业秘密保护界定 | 第18-34页 |
(一) 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 | 第18-21页 |
1. 竞业限制的法律规定和法理基础 | 第18-19页 |
2. 商业秘密保护的界定和法律性质 | 第19-20页 |
3. 竞业限制是商业秘密保护的有效手段 | 第20-21页 |
(二) 竞业限制协议 | 第21-24页 |
1. 竞业限制协议概念 | 第21-22页 |
2. 竞业限制协议和保密协议区别 | 第22-23页 |
3 竞业限制原则 | 第23-24页 |
(三) 竞业限制协议中的利益冲突 | 第24-26页 |
1. 用人单位合法利益 | 第24页 |
2. 离职员工的合法权利 | 第24-25页 |
3. 合法利益平衡性 | 第25-26页 |
(四) 竞业限制协调原则 | 第26-28页 |
1. 限制负面效应原则 | 第26-27页 |
2. 利益平衡原则 | 第27页 |
3. 合理性限制原则 | 第27-28页 |
(五) 竞业限制协议认定标准 | 第28-34页 |
1. 企业具有商业秘密性质 | 第28-29页 |
2. 限制对象在范围内 | 第29-30页 |
3. 合理的竞业限制范围 | 第30-32页 |
4. 适当的竞业限制 | 第32-34页 |
二、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保护典型案例分析以A企业为例 | 第34-45页 |
(一) 案情回顾 | 第34-35页 |
(二) 案件焦点 | 第35-37页 |
1. 竞业限制必要性 | 第35-36页 |
2. 竞业限制保护商业秘密 | 第36页 |
3. 竞业限制期限 | 第36-37页 |
4. 竞业限制金额 | 第37页 |
(三) 案件评析 | 第37-45页 |
1. 劳动合同签订 | 第37-39页 |
2. 竞业限制义务 | 第39页 |
3. 竞业限制约定效力 | 第39-41页 |
4. 连带责任追究 | 第41页 |
5. 竞业限制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6. 违约金的确定 | 第42-45页 |
三、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保护存在问题 | 第45-48页 |
(一) 企业对竞业限制使用规范差 | 第45-46页 |
(二) 劳动者对竞业限制协议缺乏认识 | 第46页 |
(三) 政府对竞业限制协议监管不力 | 第46-48页 |
四、竞业限制和商业保护完善的对策 | 第48-58页 |
(一) 企业明确违约责任和适用标准 | 第48-50页 |
1. 公司法责任标准 | 第48页 |
2. 合同法责任标准 | 第48-49页 |
3. 司法解释责任和标准 | 第49-50页 |
4. 立法倾向 | 第50页 |
(二) 提升劳动者对竞业限制认识 | 第50-54页 |
1. 合同法竞业限制规定 | 第50-51页 |
2. 劳动法竞业限制规定 | 第51-53页 |
3. 加强宣传教育 | 第53-54页 |
(三) 监管部门加强竞业限制规范性检查 | 第54-58页 |
1. 目的性检查 | 第54页 |
2. 限制对象检查 | 第54-55页 |
3. 竞业限制的方式检查 | 第55页 |
4. 竞业限制内容检查 | 第55-56页 |
5. 补偿给付检查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