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法律监管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 网络第三方支付概述 | 第10-20页 |
·网络第三方支付的内涵 | 第10-11页 |
·网络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模式 | 第11-14页 |
·银行网关型支付模式和信用担保型支付模式 | 第11-13页 |
·支付通道服务模式和支付机构平台账户服务模式 | 第13-14页 |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地位 | 第14-17页 |
·关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法律地位的诸种学说 | 第14-15页 |
·本文观点 | 第15-17页 |
·网络第三方支付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 第17-20页 |
·消费者、网上商户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关系 | 第17-18页 |
·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关系 | 第18-20页 |
3 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中的法律问题及监管现状 | 第20-31页 |
·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中的法律风险 | 第20-26页 |
·沉淀资金问题 | 第20-21页 |
·金融违法犯罪问题 | 第21-23页 |
·网络税收问题 | 第23-24页 |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 第24-25页 |
·垄断问题 | 第25-26页 |
·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立法现状 | 第26-28页 |
·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立法缺陷 | 第28-31页 |
4 国外网络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现状与启示 | 第31-35页 |
·美国模式 | 第31-32页 |
·欧盟模式 | 第32-33页 |
·国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5页 |
5 完善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对策 | 第35-45页 |
·监管理念的选择 | 第35-36页 |
·前瞻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第35页 |
·监管性与鼓励性相结合 | 第35页 |
·政府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 | 第35-36页 |
·监管主体的选择 | 第36-37页 |
·监管制度的选择 | 第37-45页 |
·完善对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 | 第37-38页 |
·完善对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风险的监管 | 第38-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