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西部地区地下水水质演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 | 第13-15页 |
1.2.2 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影响因素 | 第15-18页 |
1.2.3 地下水化学演化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2.4 地下水化学组分的预测 | 第19页 |
1.2.5 小结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2-32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2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22-23页 |
2.1.3 水文 | 第23页 |
2.2 区域地质条件 | 第23-27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3-25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25-26页 |
2.2.3 地质构造 | 第26-27页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32页 |
2.3.1 含水岩组划分 | 第27-30页 |
2.3.2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 | 第30页 |
2.3.3 地下水动态类型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地下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 | 第32-47页 |
3.1 吉林省西部地区地下水基本化学特征 | 第32-34页 |
3.2 地下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 | 第34-45页 |
3.2.1 常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 第34-40页 |
3.2.2 特征组分的空间分布 | 第40-45页 |
3.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地下水化学时间演化分析 | 第47-62页 |
4.1 地下水化学演化统计分析 | 第47-58页 |
4.1.1 差异性检验 | 第47-56页 |
4.1.2 演化规律分析 | 第56-58页 |
4.2 影响因素与水质演化关系分析 | 第58-61页 |
4.2.1 气候条件影响 | 第58-59页 |
4.2.2 人类活动影响 | 第59-61页 |
4.3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矿化度、总硬度 | 第62-73页 |
5.1 BP神经网络概述 | 第62-64页 |
5.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 | 第64-73页 |
5.2.1 网络设计 | 第64-65页 |
5.2.2 网络训练 | 第65-67页 |
5.2.3 网络有效性验证 | 第67-68页 |
5.2.4 叠加马尔科夫链方法预测降雨量 | 第68-71页 |
5.2.5 矿化度、总硬度预测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3-76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建议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