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制度概述 | 第15-25页 |
2.1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5-17页 |
2.1.1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制度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制度正当性 | 第15-17页 |
2.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制度的发展背景 | 第17-20页 |
2.2.1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背景 | 第17-18页 |
2.2.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背景 | 第18-20页 |
2.3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0-22页 |
2.3.1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制度概览 | 第20页 |
2.3.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政策梳理 | 第20-21页 |
2.3.3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的实施进程 | 第21-22页 |
2.4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的问题检视 | 第22-25页 |
2.4.1 法律制度呈现局限性 | 第22-23页 |
2.4.2 防治主体权责有待厘清 | 第23页 |
2.4.3 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不够完善 | 第23-24页 |
2.4.4 第三方治理服务企业融资障碍 | 第24-25页 |
第3章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模式的理论依据以及类型 | 第25-37页 |
3.1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3.1.1“公地悲剧”现象的规避 | 第25-26页 |
3.1.2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理论拓展 | 第26页 |
3.1.3 损害担责原则的实施 | 第26-27页 |
3.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类型 | 第27-31页 |
3.2.1 合同能源管理制度 | 第27-28页 |
3.2.2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 | 第28-29页 |
3.2.3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服务制度 | 第29页 |
3.2.4 PPP制度 | 第29-31页 |
3.3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推行的主要类型 | 第31-32页 |
3.3.1 委托治理服务型 | 第31页 |
3.3.2 托管运营服务型 | 第31-32页 |
3.4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2-33页 |
3.4.1 依据服务对象划分 | 第32页 |
3.4.2 依据模式选择划分 | 第32-33页 |
3.5 国外环境第三方治理制度现状及借鉴 | 第33-37页 |
3.5.1 日本环境污染第三方防治概述 | 第34-35页 |
3.5.2 美国环境污染第三方防治概述 | 第35-37页 |
第4章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7-42页 |
4.1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主体规范化 | 第37-38页 |
4.2 环境污染防治主体权责界限明晰化 | 第38-39页 |
4.2.1 规范合同双方的责任 | 第38页 |
4.2.2 明确合同双方的利益 | 第38-39页 |
4.2.3 环境污染第三方防治效果测量化 | 第39页 |
4.3 税收优惠及融资策略 | 第39-40页 |
4.3.1 实行第三方治理税收优惠政策 | 第39页 |
4.3.2 扩展第三方治理融资渠道 | 第39-40页 |
4.4 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信用评价机制 | 第40-41页 |
4.5 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保险制度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