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普法有效性研究--基于天津市果园新村街道的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层普法及其有效性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4-19页 |
2.1 我国普法工作的内涵、缘起和目标 | 第14-16页 |
2.1.1 普法工作 | 第14页 |
2.1.2 普法缘起 | 第14-15页 |
2.1.3 普法规划实施 | 第15-16页 |
2.1.4 普法目标 | 第16页 |
2.2 我国的普法工作体系和基层普法工作 | 第16-17页 |
2.2.1 普法工作领导和工作机构 | 第16页 |
2.2.2 普法工作分工 | 第16-17页 |
2.2.3 普法工作内容 | 第17页 |
2.2.4 基层普法的机构和工作内容 | 第17页 |
2.3 普法有效性和基层普法有效性 | 第17-19页 |
2.3.1 有效性的内涵 | 第17页 |
2.3.2 普法有效性的内涵 | 第17-18页 |
2.3.3 基层普法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天津市果园新村街道普法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9-35页 |
3.1 果园新村街道的基本情况 | 第19页 |
3.2 果园新村街道普法工作的主要做法 | 第19-25页 |
3.2.1 普法工作纳入街道重要议事日程 | 第19-20页 |
3.2.2 依法治理融入全街各项事业 | 第20-22页 |
3.2.3 加强普法对象的宣传教育工作 | 第22页 |
3.2.4 加强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 | 第22-23页 |
3.2.5 完善街道普法机制 | 第23页 |
3.2.6 落实街道普法物质保障工作 | 第23页 |
3.2.7 建立普法工作考核测评体系 | 第23-25页 |
3.3 果园新村街道普法工作有效性调查 | 第25-33页 |
3.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5-26页 |
3.3.2 调查结果 | 第26-33页 |
3.4 果园新村街道普法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3.4.1 普法工作认知度不高 | 第33页 |
3.4.2 公民法制意识有待加强 | 第33页 |
3.4.3 普法方式过于保守 | 第33页 |
3.4.4 普法内容仍显单薄 | 第33页 |
3.4.5 居民对普法工作认可度不高 | 第33-34页 |
3.4.6 普法主体缺位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影响基层普法有效性因素分析 | 第35-40页 |
4.1 普法主体 | 第35-36页 |
4.1.1 普法组织机构因素 | 第35页 |
4.1.2 普法组织队伍因素 | 第35-36页 |
4.2 普法机制 | 第36页 |
4.3 普法方式 | 第36-37页 |
4.4 普法内容 | 第37-38页 |
4.5 普法工作的物质保障 | 第38页 |
4.6 普法评测体系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提高基层普法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 第40-47页 |
5.1 完善普法组织建设 | 第40-42页 |
5.1.1 构建独立普法组织机构 | 第40-41页 |
5.1.2 提升普法队伍人员质量 | 第41-42页 |
5.2 构建科学合理的普法工作机制 | 第42-45页 |
5.2.1 构建基层普法激励机制 | 第42-43页 |
5.2.2 构建科学的基层普法考核评测机制 | 第43-44页 |
5.2.3 建立多渠道物质保障机制 | 第44-45页 |
5.3 创新普法方式并充实普法内容 | 第45-46页 |
5.4 加强对不同群体的针对性普法活动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果园新村街道普法情况调查问卷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