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沪港通”对沪港股市联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3.2 实践意义第13-14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4-20页
        1.4.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6页
        1.4.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9页
        1.4.3 研究现状小结第19-20页
    1.5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1-22页
        1.6.1 研究方法第21页
        1.6.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1.7 本文创新点第22-24页
第2章 股市联动理论第24-33页
    2.1 联动性概念界定第24页
    2.2 股市联动的驱动因素分析第24-27页
        2.2.1 基本面因素驱动的股市联动第25-26页
        2.2.2 投资者行为驱动的股市联动第26-27页
    2.3 信息传导路径第27-29页
        2.3.1 贸易途径第27-28页
        2.3.2 资本途径第28页
        2.3.3 心理预期途径第28-29页
    2.4 相关理论第29-33页
        2.4.1 马科维茨资产组合选择模型第29-31页
        2.4.2 套利定价理论第31-33页
第3章“沪港通”对沪港股市联动性影响的逻辑分析第33-49页
    3.1 内地与香港地区经济基本面和股市联动第33-41页
        3.1.1 内地与香港地区经济基本面第33-37页
        3.1.2 沪港股市介绍第37-39页
        3.1.3 基本面与两市联动第39-41页
    3.2“沪港通”制度简介第41-42页
    3.3“沪港通”与沪港股市联动第42-49页
        3.3.1 理论分析第42-43页
        3.3.2“沪港通”运行与股市联动第43-49页
第4章“沪港通”对沪港股市联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9-80页
    4.1 计量模型介绍第49-57页
        4.1.1 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第49-50页
        4.1.2 VAR模型第50-52页
        4.1.3 BEKK-GARCH模型介绍第52-57页
    4.2 样本数据选择与处理第57-58页
    4.3 时间序列模型的估计与价格联动第58-63页
        4.3.1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58-59页
        4.3.2 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第59-60页
        4.3.3 VAR模型第60-63页
    4.4 BEKK模型的估计与收益率波动溢出检验第63-79页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63-65页
        4.4.2 样本数据平稳性检验第65-66页
        4.4.3 模型构建第66-67页
        4.4.4 沪市与港市波动溢出分析第67-70页
        4.4.5 沪港两市波动传导路径分析第70-79页
    4.5 实证结果讨论第79-80页
第5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第80-85页
    5.1 主要结论第80-82页
    5.2 政策建议第82-84页
        5.2.1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第82-83页
        5.2.2 对投资者的建议第83-84页
    5.3 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附录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基坑桩—格构—锚索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限制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