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4页 |
| 1.研究对象 | 第12页 |
| 2.MR参数与检查方法 | 第12-13页 |
| 3.图像后处理 | 第13页 |
| 4.统计学分析 | 第13-14页 |
| 结果 | 第14-18页 |
| 1.不同b值高、低级别胶质瘤信号特点 | 第14页 |
| 2.不同b值高、低级别胶质瘤最小ADC值差异比 | 第14-15页 |
| 3.不同b值时ADCmin、rADCmin与胶质瘤级别的相关性分析 | 第15页 |
| 4.高、低级胶质瘤在相同b值 时的ADCmin及rADCmin值 的比较 | 第15-16页 |
| 5.高、低级胶质瘤的最小ADC值以及最小rADC值在不同b值之间的比较 | 第16-17页 |
| 6.ROC曲线分析ADCmin、rADCmin值对高、低级胶质瘤的诊断 | 第17页 |
| 7.不同级别胶质瘤瘤内ITSS评分情况 | 第17-18页 |
| 8.ROC曲线分析ITSS评分对高、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断 | 第18页 |
| 9.联合DWI和SWI检查的结果 | 第18页 |
| 讨论 | 第18-22页 |
| 1.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 2.影响弥散信号的因素 | 第19页 |
| 3.不同b值对高、低级胶质瘤的DWI图像的影响 | 第19-20页 |
| 4.不同b值ADC值及rADC值对胶质瘤良、恶性分级的价值 | 第20-21页 |
| 5.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基本原理 | 第21页 |
| 6.SWI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7.联合DWI与SWI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作用 | 第22页 |
| 局限性与展望 | 第22-23页 |
| 结论 | 第23-24页 |
| 附图 | 第24-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 符号说明 | 第30-31页 |
| 综述 | 第3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