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苏州市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及优化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3.2 现实意义第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4.1 国外公众安全感研究综述第12-14页
        1.4.2 国内公众安全感研究概况第14-16页
    1.5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6-17页
        1.5.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5.2 研究内容第17页
    1.6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7-20页
        1.6.1 研究技术路线第17-18页
        1.6.2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1.6.3 论文结构第19-20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27页
    2.1 公众安全感的概念定义第20-23页
        2.1.1 公众安全感内涵第20-21页
        2.1.2 公众安全感特点第21-22页
        2.1.3 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分析第22-23页
    2.2 公众安全感研究理论基础模型第23-27页
        2.2.1 国外研究代表模型第23-25页
        2.2.2 国内研究代表模型第25-27页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第27-34页
    3.1 研究假设第27-29页
        3.1.1 居住地环境秩序与公众安全感第27-28页
        3.1.2 公共场所秩序与公众安全感第28页
        3.1.3 居民安全防范意识与公众安全感第28页
        3.1.4 警务工作质量与公众安全感第28-29页
    3.2 研究工具第29页
    3.3 调查对象第29-30页
    3.4 调查过程第30页
    3.5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30-34页
第4章 苏州市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34-41页
    4.1 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4-38页
        4.1.1 公众安全感题项分析第34-35页
        4.1.2 居住地秩序和治安题项分析第35-36页
        4.1.3 公共场所秩序和治安题项分析第36-37页
        4.1.4 居民安全防范意识题项分析第37-38页
        4.1.5 警务工作质量题项分析第38页
    4.2 假设检验第38-41页
        4.2.1 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4.2.2 回归分析第40-41页
第5章 优化苏州市公众安全感对策探讨第41-47页
    5.1 公众安全感调查的价值性分析第41-42页
        5.1.1 开展安全感调查有助于提升公众幸福感第41页
        5.1.2 准确把握制约公众安全感现状第41页
        5.1.3 有助于正确分析社会治安现状第41-42页
    5.2 提升苏州市公众安全感的原则第42-43页
        5.2.1 坚持人民群众至上的原则第42页
        5.2.2 坚持主动“服务”的原则第42页
        5.2.3 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的原则第42-43页
    5.3 提升公众安全感的建议第43-47页
        5.3.1 加强居住区环境治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第43页
        5.3.2 加大治安巡防,案件办理工作力度第43-44页
        5.3.3 强化宣传引导,着力提升居民防范安全意识第44-45页
        5.3.4 提升警务工作质效,密切警民关系第45-47页
第6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第47-49页
    6.1 本文研究结论第47-48页
    6.2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第48-49页
        6.2.1 研究的局限性第48页
        6.2.2 下一步研究方向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阳极界面修饰层对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苏天赐油画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理念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