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二、王鲁彦乡土小说研究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框架结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批判与眷顾之创作态度及其成因 | 第12-21页 |
第一节 乡土批判和乡土眷顾 | 第13-17页 |
一、陈规陋习的道德化审视 | 第13-16页 |
二、山容水态的情致化描述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双重态度形成的原因 | 第17-21页 |
一、历经战乱的时代背景 | 第17-19页 |
二、浓烈思乡情感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鲁彦乡土小说的主题阐释 | 第21-32页 |
第一节 人性主题:传统思想文化禁锢下的人性扭曲和异化 | 第21-25页 |
一、人自身的异化 | 第22-23页 |
二、人际关系的异化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批判民族劣根性主题:世态炎凉的地域文化批判 | 第25-27页 |
一、麻木的精神状态 | 第25-26页 |
二、势利浇薄的陈四桥文化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现代意识主题:现代文明意识审视下的故土生存状态 | 第27-32页 |
一、乡民精神世界的审视与批判 | 第28-30页 |
二、故乡风土人情的怀恋和眷顾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鲁彦乡土小说创作艺术特色 | 第32-39页 |
第一节 扎实、朴实的写实手法 | 第32-34页 |
一、朴素自然的表现形式 | 第32-33页 |
二、巧妙独特的叙事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真实生动的人物刻画 | 第34-36页 |
一、融入城市文明的李妈 | 第35-36页 |
二、具有解放意识的婆媳 | 第36页 |
第三节 人物心理的刻画 | 第36-39页 |
一、社会心理:米行老板的面子 | 第36-37页 |
二、性心理:寡妇安舍的压抑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