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钻探工程论文--钻进技术与方法论文

铁钻工旋扣钳自适应性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来源第12页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3 铁钻工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8页
        1.3.1 概述第13-14页
        1.3.2 国外发展现状第14-15页
        1.3.3 国内发展现状第15-18页
    1.4 铁钻工旋扣钳自适应性研究现状第18-20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 本章小结第21-24页
第2章 铁钻工主体结构及旋扣钳自适应机构设计第24-34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铁钻工的主体结构第24-25页
    2.3 旋扣钳自适应调整机构的设计要求第25-27页
    2.4 上下浮动平衡装置的结构设计第27-28页
    2.5 前后浮动调整机构的结构设计第28-30页
    2.6 钳体结构方案第30-32页
        2.6.1 主钳夹紧方式的设计第30-31页
        2.6.2 滚轮的设计第31-32页
    2.7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旋扣钳自适应机构的理论计算与分析第34-52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铁钻工性能参数第34页
    3.3 上下浮动平衡装置的力学分析第34-37页
    3.4 上下浮动油缸的设计第37-41页
        3.4.1 油缸的选型计算第37-40页
        3.4.2 油缸的校核第40-41页
    3.5 旋扣自适应夹持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41-46页
        3.5.1 夹持过程的运动学建模第41-44页
        3.5.2 不同直径钻具的夹持状态分析第44-46页
    3.6 前后浮动装置的关键参数的计算第46-50页
        3.6.1 前后浮动装置弹簧最大位移量的计算第46-47页
        3.6.2 前后浮动装置弹簧刚度系数的计算第47-50页
    3.7 前后浮动装置的振动模型第50-51页
    3.8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铁钻工旋扣钳调整机构仿真分析第52-64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ADAMS简介及其理论基础第52-53页
    4.3 建立旋扣机构仿真模型第53-57页
        4.3.1 三维模型建立和导入第53-55页
        4.3.2 添加约束和载荷第55-57页
    4.4 旋扣夹紧机构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4.4.1 同一直径钻具夹持过程的仿真分析第57-60页
        4.4.2 不同直径钻杆夹持过程的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0-61页
    4.5 理论与仿真结果对比第61-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关键部件的强度分析第64-74页
    5.1 引言第64页
    5.2 ANSYS Workbench简介第64-65页
        5.2.1 ANSYS Workbench仿真设计流程第64-65页
        5.2.2 ANSYS Workbench线性静力理论基础第65页
    5.3 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第65-72页
        5.3.1 夹紧臂的有限元分析第65-68页
        5.3.2 横梁支撑件的有限元分析第68-70页
        5.3.3 限位轮销轴的有限元分析第70-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6章 试验研究第74-80页
    6.1 引言第74页
    6.2 样机制造第74页
    6.3 实验过程第74-76页
    6.4 试验结果分析第76-78页
    6.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7.1 全文总结第80-81页
    7.2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作者简介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视觉室内定位中图像特征点匹配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互补码的全双工多用户通信系统传输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