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协同创新的高技术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策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技术协同创新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2.1.1 协同创新 | 第13-14页 |
2.1.2 技术协同创新 | 第14-16页 |
2.2 产品创新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2.1 产品创新与纵向产品创新 | 第16-17页 |
2.2.2 产品创新过程 | 第17-19页 |
2.3 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研究 | 第19-21页 |
2.3.1 高技术企业内涵 | 第19-20页 |
2.3.2 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案例研究设计 | 第21-28页 |
3.1 案例研究方法选择 | 第21页 |
3.2 研究过程设计 | 第21-28页 |
3.2.1 案例选择 | 第21-22页 |
3.2.2 研究信度与效度 | 第22-28页 |
第四章 多案例分析 | 第28-79页 |
4.1 小米手机产品创新策略分析 | 第28-41页 |
4.1.1 小米案例描述 | 第28-30页 |
4.1.2 小米创意阶段策略特征 | 第30-33页 |
4.1.3 小米研发阶段策略特征 | 第33-37页 |
4.1.4 小米生产阶段策略特征 | 第37-39页 |
4.1.5 小米营销阶段策略特征 | 第39-41页 |
4.2 华为手机产品创新策略分析 | 第41-53页 |
4.2.1 华为案例描述 | 第41-44页 |
4.2.2 华为创意阶段策略特征 | 第44-46页 |
4.2.3 华为研发阶段策略特征 | 第46-50页 |
4.2.4 华为生产阶段策略特征 | 第50-51页 |
4.2.5 华为营销阶段策略特征 | 第51-53页 |
4.3 中兴手机产品创新策略分析 | 第53-66页 |
4.3.1 中兴案例描述 | 第53-55页 |
4.3.2 中兴创意阶段策略特征 | 第55-58页 |
4.3.3 中兴研发阶段策略特征 | 第58-62页 |
4.3.4 中兴生产阶段策略特征 | 第62-63页 |
4.3.5 中兴营销阶段策略特征 | 第63-66页 |
4.4 魅族手机产品创新策略分析 | 第66-79页 |
4.4.1 魅族案例描述 | 第66-68页 |
4.4.2 魅族创意阶段策略特征 | 第68-71页 |
4.4.3 魅族研发阶段策略特征 | 第71-74页 |
4.4.4 魅族生产阶段策略特征 | 第74-76页 |
4.4.5 魅族营销阶段策略特征 | 第76-79页 |
第五章 高技术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策略 | 第79-91页 |
5.1 创意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 | 第79-82页 |
5.1.1 以需求满足为主的产品创意策略 | 第80-82页 |
5.1.2 以技术转化为主的产品创意策略 | 第82页 |
5.2 研发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 | 第82-85页 |
5.2.1 以要素转移为主的产品研发策略 | 第83-84页 |
5.2.2 以共建研发实体为主的产品研发策略 | 第84页 |
5.2.3 以专利模式为主的产品研发策略 | 第84-85页 |
5.3 生产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 | 第85-87页 |
5.3.1 以外包为主的产品生产策略 | 第86-87页 |
5.3.2 以自产为主的产品生产策略 | 第87页 |
5.4 营销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 | 第87-91页 |
5.4.1 以获取顾客反馈为主的产品营销策略 | 第88-89页 |
5.4.2 以塑造品牌形象为主的产品营销策略 | 第89-9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 第91-9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6.2 研究局限性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附录A | 第101-115页 |
附录B | 第115-123页 |
附录C | 第123-13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