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论文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自我检测对求询检测行为及高危性行为的影响

英文缩略词第6-7页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一、前言第14-17页
二、研究目的第17-18页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8-29页
    3.1 定量研究第18-26页
        3.1.1 横断面调查第18-21页
            3.1.1.1 研究对象第18页
            3.1.1.2 样本量计算第18页
            3.1.1.3 调查方法第18-19页
            3.1.1.4 调查内容第19-20页
            3.1.1.5 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第20-21页
        3.1.2 队列研究第21-26页
            3.1.2.1 研究对象第21-22页
            3.1.2.2 暴露因素第22页
            3.1.2.3 结局事件第22页
            3.1.2.4 样本量计算第22-23页
            3.1.2.5 随访时间第23页
            3.1.2.6 随访方法第23页
            3.1.2.7 随访内容第23-24页
            3.1.2.8 分组及统计学分析第24-26页
    3.2 定性研究第26-27页
        3.2.1 对象招募第26页
        3.2.2 方法第26页
        3.2.3 内容第26页
        3.2.4 资料的录入和分析第26-27页
    3.3 伦理审查第27页
    3.4 质量控制第27-28页
    3.5 技术路线第28-29页
四、结果第29-63页
    4.1 横断面调查结果第29-35页
        4.1.1 一般人口学特征第29-30页
        4.1.2 性行为和其他危险行为情况第30-32页
        4.1.3 检测点求询检测HIV行为情况第32-34页
        4.1.4 HIV自我检测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第34-35页
    4.2 队列研究结果第35-54页
        4.2.1 求询检测行为情况分析第35-45页
            4.2.1.1 求询检测HIV队列随访对象和失访对象基线特征的比较第35-38页
            4.2.1.2 求询检测HIV队列入组情况第38-39页
            4.2.1.3 求询检测HIV队列基本情况分析第39-40页
            4.2.1.4 PSM前求询检测HIV情况及影响因素第40-42页
            4.2.1.5 PSM后求询检测HIV队列基本情况分析第42-44页
            4.2.1.6 PSM后求询检测HIV的影响因素第44-45页
        4.2.2 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分析第45-54页
            4.2.2.1 高危性行为队列随访对象与失访对象基线特征的比较第45-48页
            4.2.2.2 高危性行为队列入组情况第48页
            4.2.2.3 高危性行为队列基本情况分析第48-50页
            4.2.2.4 PSM前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第50-52页
            4.2.2.5 PSM后高危性行为队列基本情况分析第52-53页
            4.2.2.6 PSM后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第53-54页
    4.3 HIV自我检测者的检测动机及存在的问题第54-63页
        4.3.1 自检动机第54-57页
        4.3.2 HIV自我检测试剂或试纸的选择第57-58页
        4.3.3 对不同类型自检试剂或试纸的看法第58-59页
        4.3.4 HIV自我检测操作的难度第59页
        4.3.5 对自检结果的判读第59-61页
        4.3.6 对HIV自我检测手段的看法第61页
        4.3.7 对HIV自我检测的建议第61-62页
        4.3.8 未来HIV自我检测的意愿第62-63页
五、讨论第63-74页
    5.1 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63-64页
    5.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64-65页
    5.3 MSM中HIV自我检测及相关因素第65-68页
    5.4 HIV自我检测对求询检测的影响第68-70页
    5.5 MSM自我检测对高危性行为的影响第70-72页
    5.6 HIV自我检测者的检测动机及存在的问题第72-73页
    5.7 HIV自我检测模式的探索第73-74页
六、结论与建议第74-75页
七、创新性与局限性第75-77页
    7.1 创新性第75页
    7.2 局限性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综述第85-97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附件第97-111页
    附件1 定量研究知情同意书第97-98页
    附件2 横断面调查表第98-104页
    附件3 随访调查表第104-108页
    附件4 定性访谈知情同意书第108-109页
    附件5 定性访谈提纲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个人简历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恒生指数期货换月价差的结构化产品设计
下一篇:城市区域规划的数字化展示设计与实现--以南京市江宁区区域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