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儿童题材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0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8页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3 论文研究思路第8-9页
    1.4 论文研究方法第9-10页
第二章 动画与儿童心理第10-16页
    2.1 儿童题材动画与儿童心理分析第10-14页
        2.1.1 动画的概念以及起源第10-11页
        2.1.2 儿童题材动画片的概念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2.1.3 儿童动画与儿童的关系第12-13页
        2.1.4 游戏精神是儿童动画的本质第13-14页
    2.2 儿童心理学理论第14-16页
        2.2.1 儿童心理学特征第14-15页
        2.2.2 儿童行为及能力特征第15-16页
第三章 儿童题材动画角色造型第16-24页
    3.1 从儿童画中分析儿童的喜好第16-20页
        3.1.1 儿童对角色造型的喜好第16-18页
        3.1.2 儿童对色彩的喜好第18-20页
    3.2 儿童需要怎样的动画角色造型第20-23页
        3.2.1 儿童需要符合其审美的角色造型第20-22页
        3.2.2 儿童需要激发其潜能的角色造型第22页
        3.2.3 儿童需要有教育意义的角色造型第22-23页
    3.3 优秀的角色造型对儿童的意义第23-24页
        3.3.1 情感和情绪上的培养第23页
        3.3.2 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第23-24页
第四章 对儿童题材动画角色造型的思考第24-32页
    4.1 儿童题材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第24-27页
        4.1.1 故事情节与角色造型第24-25页
        4.1.2 设计风格选择与角色设计第25-27页
        4.1.3 服装设计与角色身份第27页
    4.2 中外儿童题材动画角色造型比较第27-29页
        4.2.1 角色造型设计定位第27页
        4.2.2 角色造型设计特点第27-29页
    4.3 儿童题材动画角色造型需要注意倾向第29-30页
        4.3.1 不宜过度暴力打斗第29页
        4.3.2 不宜角色空洞,脱离生活第29页
        4.3.3 不宜神魔鬼怪黑暗怪诞第29-30页
        4.3.4 角色和动画结合不宜生硬第30页
    4.4 儿童题材动画角色造型的总结第30-32页
        4.4.1 注重角色创意和想象力第30页
        4.4.2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角色与题材第30页
        4.4.3 保留角色最本质的方面第30-31页
        4.4.4 深入儿童内心以情感人第31-32页
第五章 《绿茎宝宝大战虫魔魔》的创作实现第32-46页
    5.1 《绿茎宝宝大战虫魔魔》儿童题材动画的创作背景第32-33页
    5.2 儿童题材动画片《绿茎宝宝大战虫魔魔》简介第33页
        5.2.1 《绿茎宝宝大战虫魔魔》动画的剧情梗概第33页
        5.2.2 制作《绿茎宝宝大战虫魔魔》动画的目的第33页
    5.3 《绿茎宝宝大战虫魔魔》角色造型第33-46页
        5.3.1 角色造型分析第33-44页
        5.3.2 动画角色造型的总结与体会第44-46页
第六章 结语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作者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辛伐他汀对急性髓系白血病NB4细胞株DNA甲基转移酶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木质纤维产丁醇高产菌株选育及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