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发展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3 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研究创新点、难点与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2“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背景分析 | 第17-22页 |
2.1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 | 第17页 |
2.2 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战略定位 | 第17-19页 |
2.2.1 空间定位 | 第17-19页 |
2.2.2 功能定位 | 第19页 |
2.3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第19-22页 |
2.3.1 发展机遇 | 第19-20页 |
2.3.2 面临挑战 | 第20-22页 |
3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合作概况 | 第22-31页 |
3.1 经贸合作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3.1.1 独立适应期(1991-1997) | 第22页 |
3.1.2 改革发展期(1998-2012) | 第22-23页 |
3.1.3 全面提升期(2013年至今) | 第23页 |
3.2 经贸合作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3.2.1 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 第23-25页 |
3.2.2 贸易便利化进程加快 | 第25页 |
3.2.3 贸易合作方式优化 | 第25-26页 |
3.2.4 贸易主体日益强大 | 第26-27页 |
3.3 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3.3.1 产业合作拓展空间小 | 第27-28页 |
3.3.2 贸易商品结构较单一 | 第28-29页 |
3.3.3 口岸综合管理职能弱化 | 第29页 |
3.3.4 检验检疫标准不明确 | 第29-30页 |
3.3.5 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 | 第30-31页 |
4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互补性 | 第31-38页 |
4.1 资源互补性分析 | 第31页 |
4.2 产业互补性分析 | 第31-34页 |
4.2.1 农业互补性 | 第31-32页 |
4.2.2 工业互补性 | 第32-33页 |
4.2.3 服务业互补性 | 第33-34页 |
4.3 贸易互补性分析 | 第34-38页 |
4.3.1 贸易结合度 | 第34-35页 |
4.3.2 显性比较优势 | 第35-36页 |
4.3.3 贸易互补性指数 | 第36-38页 |
5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流量的实证研究 | 第38-45页 |
5.1 引力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5.1.1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第38-39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5.2 计量检验 | 第40-43页 |
5.2.1 单位根检验 | 第40-41页 |
5.2.2 协整检验 | 第41-42页 |
5.2.3 模型回归估计 | 第42-43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6 深化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建议 | 第45-53页 |
6.1 国家层面 | 第45-47页 |
6.1.1 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 | 第45-46页 |
6.1.2 加快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 第46页 |
6.1.3 授予新疆地方政府适当的自主权 | 第46-47页 |
6.2 新疆层面 | 第47-50页 |
6.2.1 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 第47-48页 |
6.2.2 提升亚欧博览会影响力 | 第48-49页 |
6.2.3 扶持发展优势产业 | 第49-50页 |
6.2.4 培养优秀技术人才 | 第50页 |
6.3 企业层面 | 第50-53页 |
6.3.1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 第50-51页 |
6.3.2 注重企业发展形象 | 第51-52页 |
6.3.3 拓展投资合作领域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件 | 第57-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