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1.2.1 土壤质地层状性对降雨侵蚀过程的影响研究 | 第16-24页 |
1.2.2 水质对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7-33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27-28页 |
2.1.1 供试土壤采集地理位置 | 第27-28页 |
2.1.2 供试土壤性质 | 第28页 |
2.1.3 供试水质 | 第28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2.2.1 人工模拟降雨对层状土壤组合结构侵蚀过程的影响 | 第29页 |
2.2.2 人工模拟降雨水质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 第29页 |
2.2.3 积水入渗对层状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 第29页 |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9-33页 |
2.3.1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2.3.2 技术路线 | 第30页 |
2.3.3 试验设计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层状结构土壤降雨入渗和侵蚀过程的试验研究 | 第33-56页 |
3.1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3.1.1 方案设计 | 第33页 |
3.1.2 土槽装土 | 第33-34页 |
3.1.3 降雨强度 | 第34页 |
3.1.4 试验数据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3.1.5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55页 |
3.2.1 土壤产流时间和径流系数的变化 | 第35-36页 |
3.2.2 土壤入渗率的变化 | 第36-43页 |
3.2.3 层状土壤累积入渗率的变化 | 第43-50页 |
3.2.4 不同层状土壤降雨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 | 第50-54页 |
3.2.5 不同层状土壤产流产沙量的变化 | 第54-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水质对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 第56-72页 |
4.1 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4.1.1 方案设计 | 第57页 |
4.1.2 土槽装土 | 第57页 |
4.1.3 降雨强度 | 第57页 |
4.1.4 试验数据测定方法 | 第57-58页 |
4.1.5 数据处理 | 第5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8-71页 |
4.2.1 均质土壤产流时间的变化 | 第58页 |
4.2.2 水质对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入渗率的影响 | 第58-62页 |
4.2.3 土壤累积入渗量分析 | 第62-63页 |
4.2.4 水质对坡面降雨侵蚀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 第63-64页 |
4.2.5 水质对侵蚀产流产沙量的影响 | 第64-66页 |
4.2.6 模拟降雨侵蚀过程中钠吸附比的变化 | 第66-68页 |
4.2.7 Philip入渗模型在不同钠吸附比的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应用 | 第68页 |
4.2.8 不同降雨水质对层状土壤侵蚀过程影响 | 第68-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水质对层状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 第72-87页 |
5.1 试验方法 | 第72-73页 |
5.1.1 方案设计 | 第72页 |
5.1.2 试验步骤 | 第72-73页 |
5.2 试验数据测定方法 | 第73-74页 |
5.2.1 利用HYDRUS-1D计算土壤物理参数 | 第73页 |
5.2.2 土壤入渗率的测定 | 第73页 |
5.2.3 数据分析 | 第73页 |
5.2.4 实验读数 | 第73-7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4-85页 |
5.3.1 水质入渗特征比较分析 | 第74-79页 |
5.3.2 水质对层状土壤入渗时间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3 水质对层状土壤入渗率的影响 | 第80-82页 |
5.3.4 水质对层状土壤累积入渗量的影响 | 第82-83页 |
5.3.5 水质对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 第83-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87-9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7-88页 |
6.1.1 模拟降雨条件下,层状土壤构型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 第87-88页 |
6.1.2 模拟降雨条件下降雨水质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 第88页 |
6.1.3 积水入渗条件下,水质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 第88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88-89页 |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作者简介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