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调水工程论文

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风险管理模型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隧洞风险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隧洞风险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国内外工程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和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4 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隧洞工程风险管理模型第18-31页
    2.1 水工隧洞工程的特点第18页
    2.2 隧洞安全风险研究基础理论第18-19页
    2.3 水工隧洞风险的特点第19-20页
    2.4 风险评估指标的构建第20-21页
    2.5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第21页
    2.6 全寿命周期动态风险管理体系第21-26页
        2.6.1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风险特征第21-22页
        2.6.2 全寿命周期风险形成机制第22-23页
        2.6.3 PDCA风险管理环及模块化设计第23-24页
        2.6.4 穿黄隧洞各阶段风险源数据库第24页
        2.6.5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动态风险管理体系第24-26页
    2.7 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风险模型第26-30页
        2.7.1 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第26-27页
        2.7.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一般步骤第27页
        2.7.3 确定水工隧洞工程全过程风险分析层次结构及各因素第27页
        2.7.4 建立风险评价因素集及评价集第27-28页
        2.7.5 风险因素权重计算及排序第28页
        2.7.6 工程总风险模糊评价第28-30页
    2.8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穿黄隧洞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第31-43页
    3.1 概述第31页
    3.2 穿黄隧洞基本力学问题与风险管理总目标第31页
    3.3 穿黄隧洞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及控制第31-38页
    3.4 全寿命阶段部分风险有限元分析第38-42页
        3.4.1 隧洞平洞段全寿命阶段围岩位移第38-40页
        3.4.2 斜井段全寿命阶段围岩位移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改进的穿黄隧洞模糊层次风险模型及风险评价第43-59页
    4.1 穿黄隧洞可能出现的部分工程风险分析第43-44页
    4.2 穿黄隧洞风险评估第44-55页
    4.3 穿黄隧洞风险评价第55-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穿黄隧洞工程风险对策第59-66页
    5.1 工程风险对策第59-60页
    5.2 穿黄隧洞风险对策第60-65页
        5.2.1 业主方风险对策第60页
        5.2.2 设计方风险对策第60-61页
        5.2.3 施工方风险对策第61-65页
        5.2.4 运营维护方风险对策第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6 结论第66-68页
    6.1 本文主要成果第66-67页
    6.2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67-68页
附录 MATLAB权重综合计算程序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4-75页
附件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曲守恒律方程的高性能数值求解方法研究
下一篇:用于中压直流配电网的多输入直流—直流变换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