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3页 |
1.2.1 室内沉积颗粒再悬浮宏观现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室内沉积颗粒再悬浮微观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2 颗粒再悬浮相关理论及计算模型 | 第14-22页 |
2.1 沉积颗粒再悬浮微观机理 | 第14-15页 |
2.2 流体作用力模型 | 第15-16页 |
2.3 表面粘附力模型 | 第16-17页 |
2.3.1 光滑表面粘附力模型 | 第16-17页 |
2.3.2 粗糙表面粘附力模型 | 第17页 |
2.4 再悬浮平均强度计算模型 | 第17-20页 |
2.5 小结 | 第20-22页 |
3 射流激扰沉积颗粒再悬浮实验台 | 第22-29页 |
3.1 射流装置与洁净风洞 | 第22-23页 |
3.2 实验条件及实验步骤 | 第23-26页 |
3.3 实验测试仪器 | 第26-28页 |
3.4 小结 | 第28-29页 |
4 射流高度对沉积颗粒再悬浮的影响 | 第29-40页 |
4.1 射流激扰沉积颗粒再悬浮的动态过程 | 第29-30页 |
4.2 不同射流高度对应再悬浮过程及射流后沉积颗粒的分布形状 | 第30-34页 |
4.3 沉积颗粒去除质量及再悬浮颗粒数量 | 第34-36页 |
4.4 颗粒再悬浮的强度分析 | 第36-39页 |
4.5 小结 | 第39-40页 |
5 积尘量对沉积颗粒再悬浮的影响 | 第40-49页 |
5.1 不同积尘量对应再悬浮过程及射流后沉积颗粒的分布形状 | 第40-42页 |
5.2 沉积颗粒去除质量及再悬浮颗粒数量 | 第42-46页 |
5.3 颗粒再悬浮的强度分析 | 第46-48页 |
5.4 小结 | 第48-49页 |
6 表面材料对沉积颗粒再悬浮的影响 | 第49-57页 |
6.1 沉积颗粒去除质量及再悬浮颗粒数量 | 第49-52页 |
6.2 颗粒在不同粗糙度度表面的沉积 | 第52-53页 |
6.3 颗粒再悬浮的强度分析 | 第53-55页 |
6.4 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 主要符号表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