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隧道-边坡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机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偏压连拱隧道力学特性及施工工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8页 |
1.3.1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依托工程工程概况 | 第15-16页 |
1.3.3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机理研究 | 第18-46页 |
2.1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失稳特性分析 | 第18-19页 |
2.2 降雨围岩弱化及隧道施工综合作用下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19-32页 |
2.2.1 基质吸力变化方面 | 第20-23页 |
2.2.2 围岩遇水弱化机理研究 | 第23-25页 |
2.2.3 修正的非饱和边坡抗剪强度公式 | 第25页 |
2.2.4 考虑降雨影响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25-31页 |
2.2.5 考虑降雨影响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失稳机理 | 第31-32页 |
2.3 基于边坡不平衡推力法的偏压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32-42页 |
2.3.1 改进的边坡不平衡推力法理论 | 第32-34页 |
2.3.2 基于不平衡推力法的连拱隧道侧穿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34-42页 |
2.4 两种计算方式结果对比 | 第42-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 偏压连拱隧道衬砌及中墙结构计算 | 第46-70页 |
3.1 常用围岩压力计算理论 | 第46-49页 |
3.1.1 普式理论 | 第46-47页 |
3.1.2 太沙基理论 | 第47-48页 |
3.1.3 隧道设计规范推荐方法 | 第48-49页 |
3.2 基于双塌落拱假定的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 | 第49-54页 |
3.2.1 深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 | 第49-50页 |
3.2.2 浅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 | 第50-52页 |
3.2.3 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 | 第52-53页 |
3.2.4 修正的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 | 第53-54页 |
3.3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计算 | 第54-62页 |
3.3.1 基于地层推力作用的改进结构-荷载模型 | 第55-57页 |
3.3.2 地层-结构模型 | 第57-58页 |
3.3.3 两种方案探讨分析 | 第58-61页 |
3.3.4 监测资料分析及小结 | 第61-62页 |
3.4 偏压连拱隧道中墙结构优化分析 | 第62-68页 |
3.4.1 连拱隧道中墙偏压受力机制 | 第63-65页 |
3.4.2 连拱隧道施工工法优化 | 第65-66页 |
3.4.3 连拱隧道施工工序优化 | 第66-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4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动态施工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 第70-94页 |
4.1 模型的建立 | 第70-72页 |
4.2 方案一开挖支护的动态数值模拟 | 第72-78页 |
4.2.1 隧道及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 第72-75页 |
4.2.2 围岩塑性区分析 | 第75-76页 |
4.2.3 隧道衬砌及中墙受力分析 | 第76-78页 |
4.3 方案二开挖支护的动态数值模拟 | 第78-83页 |
4.3.1 隧道及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 第78-81页 |
4.3.2 围岩塑性区分析 | 第81-82页 |
4.3.3 隧道衬砌及中墙受力分析 | 第82-83页 |
4.4 方案三开挖支护的动态数值模拟 | 第83-88页 |
4.4.1 隧道及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 第84-86页 |
4.4.2 围岩塑性区分析 | 第86-87页 |
4.4.3 隧道衬砌及中墙受力分析 | 第87-88页 |
4.5 三种方案比较优化 | 第88-92页 |
4.5.1 隧道周边位移分析 | 第88-90页 |
4.5.2 中墙位移分析 | 第90-91页 |
4.5.3 地表位移分析 | 第91-9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基于多元信息反馈技术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 | 第94-118页 |
5.1 基于多元信息反馈技术的数字化隧道管理体系研究 | 第94-100页 |
5.1.1 数字化隧道的管理体系平台建设 | 第95-96页 |
5.1.2 数字化隧道建设期信息采集 | 第96-100页 |
5.2 奔龙坪隧道综合信息化施工技术 | 第100-115页 |
5.2.1 超前地质预报分析 | 第100-109页 |
5.2.2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 第109-11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5-11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6.1 结论 | 第118-119页 |
6.2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成果 | 第126-127页 |
附录 论文相关用图表 | 第127-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