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定义 | 第13-14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作用 | 第14-15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应用前景 | 第15页 |
·利用PCR-DGGE 技术研究微生物多样性 | 第15页 |
·PCR-DGGE 技术原理简介 | 第15页 |
·PFCR-DGGE 技术的应用 | 第15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内生细菌的定向分离培养 | 第18-35页 |
·材料 | 第18-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分离和纯化培养基 | 第19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5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19-20页 |
·样品表面消毒效果检查 | 第20页 |
·内生细菌的定向分离培养 | 第20页 |
·内生菌的纯化及生理生化鉴定 | 第20-21页 |
·内生细菌DNA 的提取 | 第21页 |
·内生细菌16S rDNA 片段的扩增 | 第21-22页 |
·纯化PCR 产物 | 第22-23页 |
·高效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3页 |
·目的片段的连接与转化 | 第23-24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测序 | 第24-25页 |
·可培养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柑橘组织中内生细菌的多样性 | 第25-26页 |
·不同地区柑橘植株内生细菌的多样性 | 第26-27页 |
·可培养兼性厌氧型内生细菌种类 | 第27-32页 |
·内生细菌在病、健植株中的优势菌群 | 第32页 |
·可培养内生细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5页 |
3 PCR-DGGE 法分析柑橘内生细菌区系 | 第35-52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植物材料 | 第35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42页 |
·内生细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6页 |
·PCR 扩增细菌的16S rDNA 片段 | 第36-38页 |
·PCR 产物的DGGE 分离 | 第38-40页 |
·DGGE 分离条带的回收 | 第40页 |
·16S rDNA 片段的PCR 再扩增和DGGE 分离 | 第40页 |
·DGGE 条带的纯化和T-A 克隆 | 第40-41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和测序 | 第41-42页 |
·内生细菌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计算 | 第42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9页 |
·PCR 扩增内生菌的16S rDNA 片段 | 第42-45页 |
·柑橘样品的DGGE 分离 | 第45-48页 |
·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48-49页 |
·内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病、健柑橘不同组织内生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 | 第52页 |
·病、健柑橘植株中的内生细菌优势菌属不同 | 第52页 |
·定向分离培养与PCR-DGGE 的鉴定结果不一致 | 第52-53页 |
·感黄龙病病果可作为黄龙病培养的首选材料 | 第53页 |
·后续结果及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9-60页 |
C 柑橘内生细菌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