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高速公路配电系统现状 | 第10页 |
| ·电缆防盗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 ·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2-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 2 基于电力载波技术的智能监测防盗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5-21页 |
| ·电缆检测技术分析 | 第15-16页 |
| ·智能监测防盗系统需求分析 | 第16-17页 |
| ·基于电力载波技术的智能监测防盗系统总体架构 | 第17-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3 基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电力载波技术分析 | 第21-35页 |
|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特性及其模型 | 第21-27页 |
| ·通信信道特性 | 第21-23页 |
| ·通信信道模型 | 第23-27页 |
| ·扩频通信技术分析 | 第27-34页 |
| ·扩频通信技术 | 第27-28页 |
|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 第28-30页 |
| ·直序扩频系统建模仿真分析 | 第30-33页 |
| ·直序扩频系统抗干扰分析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基于 Dijkstra 算法的载波通信动态组网算法 | 第35-45页 |
| ·载波通信节点物理网络组网模型 | 第35-37页 |
| ·载波通信动态组网问题的描述 | 第37页 |
| ·基于Dijkstra 算法的载波通信动态组网 | 第37-41页 |
| ·Dijkstra 算法概述 | 第37-39页 |
| ·基于Dijkstra 算法的载波通信动态组网设计思路 | 第39-41页 |
| ·基于Dijkstra 算法的载波通信动态组网实现 | 第41-44页 |
| ·信息表建立 | 第41-42页 |
| ·基于Dijkstra 算法的载波通信动态组网步骤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基于电力载波技术的高速公路电力电缆故障点定位算法 | 第45-49页 |
| ·电缆故障点定位方法比较 | 第45页 |
| ·电力电缆故障点定位的要求 | 第45-46页 |
| ·故障点定位算法的设计 | 第46-48页 |
| ·故障点定位的基本原理 | 第46页 |
| ·故障点定位算法的设计思路 | 第46-47页 |
| ·故障点定位的步骤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6 基于电力载波技术的智能监测防盗系统的构建 | 第49-65页 |
| ·系统硬件 | 第49-60页 |
| ·硬件系统构建 | 第49-50页 |
| ·监测站控制器 | 第50-51页 |
| ·电力载波通信电路 | 第51-56页 |
| ·其他通信电路 | 第56-58页 |
| ·电源电路 | 第58-60页 |
| ·系统软件 | 第60-63页 |
| ·通信协议 | 第60-61页 |
| ·监测站软件构建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7 基于电力载波技术的高速公路电力电缆智能防盗系统验证及分析 | 第65-73页 |
| ·仿真分析过程 | 第65-71页 |
| ·验证对象 | 第65-67页 |
| ·载波通信动态组网算法正确性的验证结果 | 第67页 |
| ·载波通信动态组网算法优越性的分析结果 | 第67-68页 |
| ·故障定位算法准确性的验证结果 | 第68-71页 |
| ·系统测试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8 论文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论文总结 | 第73页 |
| ·展望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附录 | 第79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9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