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两个水稻早衰突变体基因的精细定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0页
    1.1 水稻叶片衰老的发生及生理变化第11页
    1.2 水稻叶片衰老相关突变体的研究第11-12页
    1.3 水稻衰老基因的克隆及分子调控机制第12-19页
        1.3.1 叶绿体发育及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第17-18页
        1.3.2 蛋白质合成、降解及转运途径相关基因第18页
        1.3.3 激素途径相关基因第18页
        1.3.4 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相关基因第18-19页
        1.3.5 其他途径相关基因第19页
    1.4 本研究的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水稻早衰突变体W330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第20-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2.1.1 试验材料第20页
        2.1.2 遗传分析及定位群体的构建第20页
        2.1.3 DNA的提取和基因的初步定位第20-21页
        2.1.4 基因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第21页
        2.1.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21页
        2.1.6 过氧化氢酶活力测定第21页
        2.1.7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第21页
    2.2 结果第21-26页
        2.2.1 突变体表型分析第21-22页
        2.2.2 突变性状的遗传分析第22页
        2.2.3 目的基因的定位第22-24页
            2.2.3.1 初步定位第22页
            2.2.3.2 精细定位第22-24页
        2.2.4 候选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4页
        2.2.5 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及进化分析第24-25页
        2.2.6 过氧化氢酶活力及过氧化氢含量第25-26页
    2.3 讨论第26-28页
第三章 水稻早衰突变体W40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第28-3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3.1.1 试验材料第28页
        3.1.2 遗传分析及定位群体的构建第28页
        3.1.3 DNA的提取和基因的初步定位第28页
        3.1.4 基因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第28页
        3.1.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28页
        3.1.6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28-29页
        3.1.7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29页
        3.1.8 SOD含量测定第29页
        3.1.9 MDA含量测定第29页
        3.1.10透色电镜观察第29页
        3.1.11黑暗诱导实验第29页
    3.2 结果第29-35页
        3.2.1 突变体表型分析第29页
        3.2.2 突变性状的遗传分析第29-30页
        3.2.3 目的基因的定位第30-31页
            3.2.3.1 初步定位第30页
            3.2.3.2 精细定位第30-31页
        3.2.4 候选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31页
        3.2.5 早衰相关基因的定量分析第31-32页
        3.2.6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32页
        3.2.7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32-33页
        3.2.8 SOD和MDA的测定第33-34页
        3.2.9 透色电镜观察第34页
        3.2.10黑暗诱导实验第34-35页
    3.3 讨论第35页
    3.4 研究展望第35-37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致谢第42-43页
作者简历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比较原位低温与常温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术后患侧肾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益生菌降胆固醇机制初探